重阳节登山-重阳节登山活动

小编现在给大伙详细地分析有关于重阳节登山 , 以及重阳节登山活动相关的知识点 , 希望文章内容对大家当下遇到的问题产生一点帮助 , 如果有用别忘了收藏本站 ,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1、重阳节登高习俗2、重阳节一定要去爬山吗??3、重阳节登山有含义?4、重阳节登高的由来是什么?5、重阳节的习俗登高6、重阳节爬山的寓意是什么7、为什么重阳节要登山 , 这个风俗出自哪8、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多多重阳节登高习俗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 。 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 , 其二是源于东汉时河南有个方士叫桓景于该日登山避灾 , 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 。
登高其实是源于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 《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 , 能出云 , 为风雨 , 见怪物 , 皆曰神 。 ”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 , “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 在西汉 , 《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
登高避灾之说法始于东汉 , 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 , 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 , 尽可能到高处去 , 才能平安 。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 ,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 长房谓曰:“九月九日 , 汝家中当有灾 。 宜急去 , 令家人各作绛囊 , 盛茱萸 , 以系臂 , 登高饮菊花酒 , 此祸可除 。 ”景如言 , 齐家登山……然而 , 《续齐谐记》不过是一部志怪书 , 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 。 桓景避灾的传奇故事 , 在社会上造成了影响 , 东汉后 , 九月初九登高避疫之讹传 , 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 。 重阳为秋节 , 节后天气渐凉 , 草木开始凋零 , 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

重阳节登山-重阳节登山活动

文章插图
重阳节一定要去爬山吗??重阳登高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事 就像仲秋吃月饼一样 至于每个人是否要做到 没有一定或者不一定的 看个人的心情吧 个人感觉重阳登高很好 即能锻炼了身体又可以放松心情 愉悦身心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
重阳节登山有含义?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 在这一天 , 人们登高望远 , 思念亲人 。 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 倍思亲 。 ”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 , 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 , 农历九月九日 , 两九相重 , 都是阳数 , 因此称为“重 阳” 。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 , 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 , 父母双全 , 妻子儿女一大家 。 日子虽然不算好 , 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 。 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 , 家家户户都病倒了 , 尸首遍地没人埋 。 这一年 , 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 , 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 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 , 战瘟魔 , 为民除害 。 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 , 他就收拾行装 , 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 桓景早起晚睡 , 披星戴月 , 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 转眼又是一年 , 那天桓景正在练剑 , 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 , 汝河瘟魔又要出来 。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 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 , 菊花酒一瓶 , 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 ”
桓景回到家乡 , 召集乡亲 。 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 九月九那天 , 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 , 说这样随身带上 , 瘟魔不敢近身 。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 , 每人啄了一口 , 说喝了菊花酒 , 不染瘟疫之疾 。 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 , 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 , 独坐屋内 , 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