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是什么书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是什么书

文章插图
在许多人的心中,书是“精神食粮”,有了它,人才能快乐地学习、工作及生活 。但是有人对书会有另一番理解,认为书就是书,有书就是有天地,有了天地之后,便会有万物……这就导致了现在人们对于书籍的理解呈现出另一种极端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书与书并不一定是一回事 。只有对书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它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解释方能称之为好书 。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本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葛文德撰写的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吧!
1.书缘
2009年,我因天工开物、百川学海、中国书学等专著获中国图书新人奖,而获得荣誉的正是天工开物两部著作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书籍”这一概念有着非常深刻的阐释 。葛文德认为是读书所必备的两大要素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之人,认为读书才是真生活 。其实,有许多看似和读书毫无关系的东西,其实也同样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认识 。
2.“有为与无为”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我国古代先贤一直倡导的理念,而“学而优则仕”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几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读书人的追求就已经开始了不同程度的转变 。荀子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司马迁说:“君子有所不为而不为时,亦无不可也” 。但荀子亦有强调:“君子有所为不为”才是为官之道 。“为”与“无为”又都是对于“有所作为”和“有所不为”之间关系的体现 。
3.“天地与万物之异同”
书是天地万物之综合,所以周易诗经都成为传统文化的经典,而论语孟子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子部易经的精华 。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易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积淀的重要典籍 。自周易始,易经便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部经典著作,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和智慧源泉 。因此我们对周易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一些观点要辩证地看待才是,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要去学易经和周易这样枯燥无味的内容 。
4.读书的目的:修身养性,开阔眼界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是什么书】读书要有目的,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对书的理解不能止于作者个人、书名之外,还应着眼于书中所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和思想智慧 。在书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所经历的兴衰荣辱、兴衰沉浮,体验到人们在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应对各种诱惑时所作出的理性抉择;体会到人们经过长期痛苦和苦难磨练出的意志品质;感受到人们为理想、荣誉、幸福而奋不顾身、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书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可以使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提升自己,开阔眼界;感悟成功与失败,克服困难;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体会学习带来知识爆炸;使我们不做“书呆子”而做一个思想丰富而有修养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