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哪一年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哪一年

文章插图
2020年2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经从“跟跑”迈向“并跑” 。不过与中国航天起步较晚相比,美国的人造卫星起步较早——它在1971年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76年9月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时中国只是刚刚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地位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技术研究院在1978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我国第一次空间技术会议,决定我国将在2018年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向太空发射第一颗静止轨道人造卫星 。当时中国正处于“两弹一星”的研制阶段 。
1、研制过程
人造卫星,就是利用空间技术对地球进行有效地监视、导航、通信和监视地面目标,并为空间作业提供支持的航天器 。当时人类已掌握了火箭技术、空间制导技术等先进技术 。人造卫星又称“太空钟”、“太空人”,是由原子能科学、空间技术和生物医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高技术新产品 。人们常说“人造卫星是火箭的翻版”,确实如此 。由于运载火箭采用的是固体火箭推进剂,而且其体积比较小,因此与人造卫星相比具有更大面积的运载能力 。火箭推进剂是一个体积较大,重量很重的贮箱,当火箭发射升空后将它迅速释放到太空中 。
2、发射准备
从1978年12月开始,进行了大量的技术论证和技术改进工作 。1978年3月25日,由国防科委委托总装备部航天工业局组织专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技术论证 。9月26日又召开了两次技术论证会,分别对技术条件、发射场和测控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技术经济比较 。9月27日上午8时至11时,以苏联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为首的20多个国家参加的10个国家专家组正式宣告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R1)第一次发射准备”任务总体技术状态审查报告 。随后完成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各系统和有关技术设备的技术状态检查工作和材料检查工作 。
3、发射实施
1982年10月15日,发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随后,开始进行卫星整流罩的合拢和热分解、分离 。12月12日夜12时51分,随着推进剂点火的巨大轰鸣声,火箭腾空而起,成功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专家们对卫星开展了详细调查、测试和分析、设计和试验工作,于1982年1月12日20时整宣布“卫星”进入静止轨道 。
4、数据回收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哪一年】数据回收也是人造卫星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将把卫星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交给地面的观测站进行处理后,供今后对卫星进行维修和监测的应用参考 。由于卫星上的光学观测设备和电子仪器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因此在研究人员与地面控制站的合作下,可以对其他在轨的光学观测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 。例如:在地面控制下可对光学观测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对光学观测设备开展远程控制时可将其设为“临时停机”状态;在光学观测设备故障或丢失时也可对其实施远程控制;在需要维修时亦可进行远程控制或将其故障及时报告给地面的控制中心等 。此外,对光学观测设备的控制、数据收集、成像处理以及回收处理等各种工作完成后,都需要在地面进行数据回收与处理工作 。只有当数据回收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并妥善处理好后续设备的问题及维护需求后才能实现航天飞行前在轨数据的高效、安全利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