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以前叫什么名字


眼镜蛇以前叫什么名字

文章插图
眼镜蛇,又名无尾蛇科眼镜蛇属 。是一种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小型食虫蛇类 。眼镜蛇体呈椭圆形,头部有明显的吻部,具3条细长的大而狭长的眼线,眼大呈钩状,有黑色纵纹 。下颌后各骨具齿2枚;下颌具1具短吻柱 。有棘;下颌末端具钝形或圆形;小舌1枚,长2~3厘米;上唇裂成8-12枚 。吻扁平,口向下平伸于口前下方或向后下方;唇面呈锯齿状且上覆有黑斑8至10圈、散布在前缘及上下颌内膜上各有1行短的细沟和细条形斑纹 。
1.眼镜蛇属无尾蛇科,无尾蛇亚科 。
分布于美洲、非洲、欧洲和亚洲等地,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有分布 。常栖息于雨林中或茂密的灌木丛中 。下颌后各骨具齿2枚;下颌具1具短吻柱;上颌末端具钝形或圆形;小舌1枚,长2~3厘米;下颌末端具钝形或圆形 。
2.眼镜蛇属于无尾蛇类的一种 。
眼镜蛇体长约60-90毫米,体呈椭圆形,眼呈钩状,头体后各具一棘,尾具棘 。头侧有3根细长又狭长的粗须,头部无鳞,眼睛无棘;后肢粗壮而前肢后缩,似鳄鱼状,头部后部有棘条 。两颊有6~7个很小的棘;牙齿不很锋利、齿尖尖锐 。栖息于山地森林及平原荒野 。
3.体呈椭圆形,头部有明显的吻部,具3条细长的大而狭长的眼线,眼大呈钩状,有黑色纵纹 。
眼缘向前平伸,与眼纹平行;上下颌均具2个棘刺和一个突起的棘刺,各有2条带刺的小硬棘 。下颌末端具钝形或圆形,前缘部平滑,无鳞;后缘边缘具明显的鳞斑和浅棕色的条纹 。眼内有一条极长的灰色纵纹及一行横纹向后延伸形成细胞带 。下颌上唇侧壁隆起呈三角形 。
4.下颌后各骨具齿2枚;
下颌前端具1具短吻柱;上唇裂成8-12枚,最多12枚(有时4-5枚) 。眼大而呈钩状,瞳孔大而细长,呈锥形 。吻扁平且窄而突出,眼线呈黑色 。鼻突出于吻上部 。眼柄扁平且短,呈倒立状 。尾柄纤细且长于尾柄 。
5.下颌具1具短吻柱 。
上颌后各具一棘,棘长4-6厘米,后棘与上颌棘之间相距2.5厘米,两棘间有一棘间距4-6厘米 。下颌末端具2枚齿,下颌齿的上端具有1根粗大的横棘并延伸至两颊内 。上唇裂成8-12枚 。下颌前侧具8-12枚细小的棘突 。下颌末端具3个凸起的棘;上下颌后缘及上下颌内膜表面各具1行短的细沟和细条形斑纹;上唇裂成8-12枚或以上,上唇后缘及上颌内膜上有明显斑纹分布至后缘、以及上下颌内膜上各具1行短小而尖细的沟纹 。
6.上唇裂成8-12枚 。
【眼镜蛇以前叫什么名字】体色从淡绿色至深绿色均有 。体有斑块状花纹为棕色、黄褐色或黑色 。头近于球形,大小不等;头、颈部、头部后缘及喉部具锯齿状的斑 。体背部为棕褐色或黄褐色 。尾有环纹和不规则花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