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由来


七夕的由来

文章插图
“七夕”这个节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主要是纪念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相传在很久以前织女星就已经织出了美丽的衣裙,而且当时人们认为她比牛郎还要早生十年 。因此,民间也就有了乞巧女星的说法,因为每年七月初七是七夕晚上会举行乞巧活动,所以人们又称这一天为“乞巧节”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原来在民间流传最广的“牛郎织女”传说有了新的变化 。
【七夕的由来】1、“牛郎织女”是在七月初七晚上的事
唐六典卷八有记载:“七月七日至,天帝遣织女星于河上观星,会龙女、喜鹊 。”唐高宗李治也下旨:“每年七月七日,天帝不应诏于河间王母娘娘处相见 。”唐玄宗时期还设了一个叫望银河的官 。这些记载都说明了在唐代以前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已经十分广泛了 。除了七月初七这个时间之外,我国各地也经常流传着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 。由于它太过深入人心,在一些国家与地区还将其与妇女生活联系起来 。现在民间仍流传着许多牛郎织女相会的神话故事 。
2、为了纪念这一天的爱情故事,所以七夕这天又称为
“鹊桥会”、“鹊桥相会”、“花桥会”、“喜鹊桥”、“鹊桥会乞巧”、“鹊桥”等 。有的地方又把七月初七称之为“喜鹊登花桥”、“喜鹊登桂树上”、“喜鹊登枝上”、“喜鹊登枝下””等,有的地方把这天叫做“喜鹊登枝上七夕”习俗 。另外有的地方又把七月初七称为”鹊桥桥”、”鹊桥会会”、”花桥会”、”鹊桥仙”等习俗 。
3、牛郎与织女的婚礼习俗也是以“七夕节之夜”而开始的
传说是以东汉时期牛郎织女爱情故事而开始流传下来的,这与西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汉末军阀混战等历史有关 。那时,已经出现了以“七夕之夜”为主要节日举行婚礼的习俗 。从汉代开始,七夕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重要婚礼节日,这对民间的婚俗风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4、“七乞巧”或“七仙女”的传说出现后,牛郎和织女便开始相会
在汉乐府诗中,七夕的美好生活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背景 。而风俗通里说,牛郎织女是在七夕节出现的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没有明确说出在哪个节日中是属于“七仙女”的,只说七夕中牛郎和织女会下巧心,于是就有了“七乞巧”或“七仙女”的传说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这种传说也发生着变化 。民间对这一时期“七夕”有关活动的记载主要在三朝北盟会编和东京梦华录等小说里 。
5、关于织女和牛郎的爱情故事在唐代已经相当普遍
唐才子传中,曾提到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出处,“七夕之夜,织女银河下得鹊桥相会” 。不过因为唐代已基本统一了中国,所以关于织女与牛郎的爱情故事并不仅限于唐代,即使在唐代也已相当普遍了 。唐代以后,“牛郎织女”故事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民间,一些帝王和贵族间也开始传播这一爱情故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