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中国传统习俗


春分的中国传统习俗

文章插图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春分节气为每年公历4月20日至22日 。春分这一天昼夜均为15分钟 。春分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开始 。春分又叫“日中、昼夜均” 。
1.春分吃饺子
春分吃饺子是春分日传统习俗 。吃饺子是中国人春分习俗,取“国饼钱”之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春分这一天,中国南方地区吃春饼、吃馄饨,北方地区则吃饺子 。春分吃了饺子就开始上班工作,所以中国人有“春分吃饺子赛过过年”之说 。中国古代民间有“春分吃了不得病”之说,意思就是说,在这一天吃春分这种食品,可使百病不生或少病 。在南方地区也有春分吃饺子和喝春酒之说 。饺子也是我们中国北方最受欢迎和最常见的食品之一 。
2.牵牛
牵牛是一种流行于北半球的民间风俗,流行于春分前后,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流行至仲春时节 。牵牛的地点多选在田间地头 。牵牛牵到什么时候停止就不知道了,牵到什么时候结束就不得而知了 。牵牛是一种游戏,牵牛人拿着自己制作的彩色风车,从东方天球出发,经赤道到达南方之地,即今天所说于阳历三月二十三日或四月五日在牵牛河中举行游戏 。参与者根据自己心中所愿,牵牛而行 。玩这种游戏很有意思!牵牛所用风车也有类似之处:每到春分这天,太阳下山时,人们便在太阳下用彩线系着风车转动并使之停在特定地点,使其转回原位 。
3.秋分祭日
据礼记记载:“祭日者,祭先祖也” 。春分祭日也是中国人庆贺春天来临举行的大型活动 。春分时节,汉族各地有祭日、祭太阳神等民俗活动 。春分这天早上各家各户都要举行“拜太阳”仪式,以祈求和平、幸福、平安 。
4.放风筝
【春分的中国传统习俗】放风筝是春分时节最主要的活动 。古人认为放风筝能消灾祈福,还有健康长寿的意思 。古时,人们把风筝称为“鸢”,把风筝竖起来放就是“飞”到高空,人们称之为“风筝” 。春分这天各家各户都要放飞风筝,大人们会把风筝线放飞到半空中与地面平行或稍高一点的地方,意在让风筝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同时也为春天增添一抹亮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