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孩子玩手机发生脑梗 一些青少年患有网瘾综合症专家正在有效地寻找治疗方法( 三 )


【十三岁孩子玩手机发生脑梗 一些青少年患有网瘾综合症专家正在有效地寻找治疗方法】 
“对于青少年个体来说,沉迷网络还受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个体人格特质的影响 。”杨奇伟说,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沉迷网络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让青少年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是保护性因素;而家庭中长期的亲子冲突会使青少年感知到自己受到排斥,是危险性因素 。学校环境中,学业成绩、师生和同伴关系会成为青少年的重要压力来源,当个体感觉难以应对这些压力时,更易采取以沉溺网络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个体人格特质也会产生影响,消极情绪主导以及情绪不稳定的青少年更易沉迷网络 。
 
耿德勤认为,人际交往困难、缺乏社会支持同样会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 。“有实证研究表明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与母亲分离等因素,显著地与沉迷网络行为成正相关 。相反,保护性措施,如子女与父母交流的质量,以及积极的青春期发展,能有效降低沉迷网络的风险 。”
 
早干预早治疗,给予孩子足够关注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中,游戏障碍被归入精神疾病的范畴 。同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的发病率已接近10% 。
 
一旦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进而引发严重健康问题,该如何应对?卢健军提醒,要早干预、早治疗,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 。如有相关症状出现,家长要引导限定上网时间,并采用心理治疗、行为认知治疗、生物物理治疗、饮食治疗等综合干预方法 。对于情况较严重,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应该在心理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 。
 
“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 。”杨奇伟表示,行为疗法是从条件反射理论衍生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尤为有效 。基于条件反射的规律,该方法通过网络情景和厌恶刺激反复结合,试图使患者达到对网络情景的厌恶,在患者减少上网行为时,治疗师要及时给予奖励,由此达到戒除行为与奖励之间的联结 。而认知疗法主要适用于有一定自控能力的患者 。该方法针对不同个体的知识体系、认知能力,通过科学事实或具体生动的案例,使患者认识到沉迷网络对个人身心的危害,从而建立更加健康、适应性的信念和认知 。“从神经生理角度提高前额叶的抑制控制也成为近年的一个焦点 。实时功能核磁共振神经反馈技术也被应用于治疗中,它可以控制患者的渴求,调节与抑制控制功能有关的脑区激活和相关行为表现 。”
 
“一位13岁男孩,每天除了上课,都在玩游戏,情况持续了有半年 。男孩的父母平时工作忙,对孩子疏于照顾,孩子的自律性又没那么高,时间久了,‘游戏上瘾’就发生了 。沟通后,孩子每天逐渐缩短玩游戏时间,并请家长尽量多的陪伴孩子,周末带孩子去户外游玩 。”耿德勤谈到曾经治疗的一个病例时表示,“经过大约半年的调整,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所以解决沉迷网络的问题,绝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
 
“预防往往比治疗更为重要 。”卢健军建议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上网行为,每天要有足够的时间与青少年进行现实交流,给予心理上的满足 。同时在电脑及手机上可以设置管理模式,减少孩子受到网络上不当信息的影响 。
 
杨奇伟认为,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方面,家长应着力构建和睦的亲子关系,及时与孩子真诚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帮助其解决现实中的困难;培养孩子除上网以外的其他爱好,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 。学校方面,学校可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设立心理健康热线,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和同伴压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学生自我激励的力量,强化自我成长的内在动机 。社会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会环境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过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