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的草长歪了,易种难拔( 二 )



根据代发帖内容的不同 , 一单的价格从5到15元不等 。
另外 , 代发者自身账户的粉丝数也会影响到最终成交价 , 粉丝数在百人以上的每单的价格会高出2到5元 。
即便小红书先后推出“专项打击”“啄木鸟”等多项内容整治计划 , 依旧屡禁不止 。
一方面 , 种草与广告边界模糊 , 不良用心的人很容易利用种草夹带私货;另一方面 , 平台监管存在滞后性 , 问题出现后才会出台相应管理措施 。
而这问题与措施之间的时间差 , 正是用户信心最容易重建的时刻 , 错过这个点 , 用户就会流失 。
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社交媒体上不断涌现各类“逃离小红书”“小红书全是广告”的声音 。
易“种”难“拔”小红书的定位是生活方式垂类社区 , 而它也正是凭借在垂直领域的深耕突出重围 , 在2020年超过抖音 , 拿到了美妆品牌最大的营销预算 。
一年后 , 美妆品牌在小红书上的营销预算降至29.41% , 抖音抢到了相当多的品牌营销投放份额 , 占比高达 43.53% 。
美妆类预算下降的同时 , 小红书穿搭类、美食类的广告收入增速也逐渐放缓 , 平台需要寻找新的广告增长点 。
彼时 , 小红书的男性用户比例已从2018年的17.4% 提升到31.32% , 于是小红书将目光投向了数码、健身等新品类 , 试图通过丰富内容品类来吸引更多用户 。
除了拓展新流量 , 未能将现有流量充分利用形成“种草—拔草”的商业闭环 , 导致部分流量流失也一直是小红书头疼的问题 。
早在2014年12月 , 小红书就上线了自营电商平台福利社 , 多年过去依旧不温不火 。

电商贡献的收入仅占其全年营收的20% , 而这还包括对第三方商家的抽佣 。 丰富而又具备长尾效应的UGC内容聚集起的庞大流量 , 却未能转化为站内交易 。
为了打通交易链路 , 小红书在2021年8月2日推行“号店一体”战略 , 以“0门槛开店”、“月销万元以下商家免收佣金”、“BC直连”等服务吸引商家入驻 。
同时 , 2021年8月切断笔记挂靠的外部链接 , 转而允许平台上专业号的笔记挂靠小红书内部店铺的商品链接 , 试图将“内容-商业”的转化限定在站内 , 减少对第三方电商的依赖 。
小红书动作频频 , 却收效甚微 。
一来 , 作为内容平台 , 小红书的自营电商市场号召力有限 , 无法为商家带来销量保证 , 也就拿不到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 , 并且品控不严 , 时常有消费者向工商局投诉表示买到假货;二来 , 其自营商品的仓储、配送、售后系统滞后于市场 , 发货时间长、售后服务跟不上 , 消费者购物体验不佳 。
就在小红书忙着将电商业务发展壮大的同时 , 各电商平台也忙着将自己的种草业务发展壮大 。
2020年 , 淘宝直接在一级界面中加入了逛逛这一菜单 , 采用与小红书同样的双列信息流排布和图文结合的分享形式 , 企图在站内通过种草拉动商品销量 。
由于电商平台自带卖货属性 , 逛逛页面内的笔记多为商业笔记 , 入驻的素人有限 , 优质的UGC内容占比不高 , 对用户的吸引力不足 , 引流效果不达预期 。
另一与小红书同为内容平台的抖音 , 也再次开启了自己的种草业务 。
Tech星球曾报道 , 抖音正在测试新的种草功能、一是在短视频界面增加(完善)笔记和(添加)宝贝 , 二是在图文种草内容中悬挂商品链接 。
除了阿里与字节 , 近两年来 , 包括腾讯、京东、网易、拼多多、美团、知乎在内的数十家企业曾不止一次推出过带有种草属性的产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