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的草长歪了,易种难拔


小红书的草长歪了,易种难拔


文章图片


小红书的草长歪了,易种难拔


文章图片



撰文 | 夏 天
编辑 | 小 橘
“现在你随便去网上买 , 好用和不好用的可能各一半 , 但你如果跟着博主的推荐买 , 十个有八个都是坑”
以往 , 小美买化妆品前都要去小红书上看看博主们的种草笔记 , 博主们推荐什么 , 她就买什么 , 无论是眼霜还是防晒乳等都很好用 , 现在却是博主们推荐什么 , 她就避开什么 。
那些只谈产品优点不提产品缺陷的笔记让小美感到厌烦 , 本来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做个攻略 , 现在还得一边做攻略一边筛选帖子 , 稍不留神儿就会被网红滤镜和精巧的话术蒙骗 , 成为一颗无辜的韭菜 。
如果消费者避坑能力是“道高一尺” , 那虚假营销就是“魔高一丈”了 。
前不久 , 有博主曝光仅花5000元 , 便让40多位博主将一款不存在的护发产品营销成小红书“网红”爆款 。
事后 , 小红书迅速回应 , 平台已在第一时间处理 , 实际影响非常有限 。
类似的虚假营销并非个例 , 但一直未能引起平台的重视 , 直到经历了虚假滤镜、佛媛带来的几次舆情危机 , 平台才开启了一系列的虚假种草治理行动 。
今年1月 , 小红书起诉了多家从事“代写代发”虚假种草笔记业务的通告平台、MCN机构;并在上月初上线了《社区商业公约》 , 再次要求不得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 , 试图以此压制住这股不良之风 。
虽然官方除草力度越来越大 , 为了维护内容生态甚至封禁了包括多芬、露得清、半亩花田、妮维雅等多个品牌涉及虚假营销的内容 , 但不少人依旧做出了和小美一样的选择 。
商业化本身并没有错 , 有了资金的流入 , 平台才能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好的条件 , 但是在小红书不断壮大的过程中 , 内容生态与商业化的两极对立却越来越明显 。
“草”长歪了小红书一直被外界视为中国的Instagram 。
这两款app都以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年轻女性为主要用户群体 , 平台上的UGC内容也多是美妆、时尚、旅行、生活相关 。
不同于ins图片化呈现方式 , 小红书的内容常以图文的形式呈现 , 攻略为主 , 对用户具有很强的参考借鉴性 , 用户浏览笔记后在下方留言点赞的同时 , 往往也会将其收藏 , 作为自己的生活指南 。
用户与用户的联系 , 用户与平台的联系就在这样的创作、分享、收藏日渐紧密 。
这样高黏性的垂直社区氛围及天然就适合广告植入的种草形式 , 让小红书备受品牌商青睐 。
从2019年开始 , 广告主在小红书平台的投放预算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 商家对微博、微信平台的广告预算 , 很大部分转移到了小红书 。
盯上“种草”商业潜力的除了广告主 , 还有一批无良商家 。
以医美为例 , 不少医美销售伪装成普通用户在社区分享自己的医美体验 , 吸引消费者 , 然后通过私聊引导消费者前往特定医院进行消费 。
而这些特定的医院往往资质不足或者水平有限 , 消费者上当后陷入漫长的维权官司 , 求助无门 。 此类情况还发生在包括但不限于美妆、民宿、租房等领域 。
这背后已经衍生出了大量的刷单服务 。
在豆瓣、百度贴吧 , 招聘网站上能找到大量伪装成稿件兼职的招募贴 , 点开后才发现工作内容是小红书笔记代发、点赞、留言、收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