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的下一句是什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的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插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的下一句是什么?】这个周末,一场名为“他山之石”的讲座,令我想起了几年前,从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请来的几位专家学者 。我认为这些教授们都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他们的论点鲜明地反映了他们对于中国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也对世界文化交流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这里我将他们观点中最最重要、最核心的几个观点,梳理成下一句 。
1、文化要走出去,尤其是向西方国家输出
美国学者刘建超说,西方国家从17世纪开始,就有一种意识形态在世界上存在,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 。英国学者斯图尔特·韦伯认为,作为世界性文化产物的中国文明,应该作为人类文明传承中的重要一环进行传播 。这不仅与中国对传统文化保持自己特色和态度有关,也与中国文化本身有关系 。
2、没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就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在论坛上表示,要增强文化自信 。只有当我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经济实力才能真正提升 。只有自信了经济实力,才能真正维护中国文化发展的独立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维护中国核心价值观对于民族精神认同,真正实现民族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追求 。只有“文化自信”才能更好把握住中国国家发展道路 。
3、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自己独立生存并不断发展进步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勤劳、智慧、坚韧的民族,我们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自大或妄自菲薄,因为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环境不同,而且世界上还有许多发展不平衡问题 。我个人认为,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地总结中国悠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来丰富我们自己的世界理论体系和思想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世界发展格局和历史大势 。我个人认为,中国历史文化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它赋予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与生存空间 。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时,当我们遭受侵略时,作为中华儿女不能退却、抛弃自己悠久传统文化与美好精神追求;而当中华文明在全球化环境中能够不断向前发展而不被任何国家所取代时,则可以为世界留下中国独特且璀璨的精神瑰宝 。”
4、中国的崛起不会是昙花一现的
南开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陈雨露教授在讲座中说:“中国崛起是不可逆转地大势!我们可以大胆预测,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陈雨露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要根据新常态发展经济,但必须保持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中国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现在需要更多鼓励创新创业活力和民营经济活力;需要更多包容开放 。可以预见,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战略,坚持科学发展之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梦引领下迈向美好生活 。
5、中华文化是最有生命力最高最优秀的文化
这句话,非常准确地体现了当下中国人对于文化的态度 。当下中国人是如何看待文化的?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被西方文明吸收了;也有人认为,中国文化并没有过时,而是融入了西方文明之中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片面,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不利 。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没有把西方文化中最优秀、最适合这个时代需要的价值观融入到自身,而且也没有让其过时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些观点没有全面地阐述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