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赏析及解释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首先 , 关于作者王维 , 前面已介绍过了 , 这里从略 。
这首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所作 , 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诗题又名“赠别” , 因为要谱曲 , 故起名“阳关三叠” , 又名“渭城曲” 。
这里说说《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在唐时有三叠的唱法 , 就是把歌曲反复叠唱三遍 。至于到底怎么唱 , 历来就有争论 。
其次 , 解释部分词语:1.元二 , 姓元 , 排行第二 , 是作者的朋友 。2.使安西 , 出使到安西去 。使 , 出使;安西 , 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 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3.渭城 , 在长安西北 , 渭水北岸 。4.朝 , 早晨下的雨 。5.浥(yì) , 湿 。6.阳关 ,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 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
最后 , 欣赏这首诗 。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所作 , 有乐人给它谱了曲 , 名为“阳关三叠” 。因为它写的是离情别绪 , 适合表达友情 , 所以人们在饯别的宴席上常常诵唱 。后来入乐府 , 成为当时久唱不衰的歌曲 。
一.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写景 , 这两句诗的独特之处有3点:
1.只用14个字就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 , 以及当时的环境与氛围 。时间是初春的早晨 , 地点是渭城的客舍之中 , 环境与氛围是微雨润泽轻尘之际与柳色呈现新绿之时 。多好的季节 , 多好的地方 , 朋友元二却要到遥远而荒凉的边疆去 。
【全文赏析及解释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2.用了双关的艺术手法 , 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古代送别如果在有柳树的地方 , 往往会联想到“留”字:因为“柳”与“留”谐音 。所以 , 从古到今 , 诗词中出现了“柳”字 , 多与送别有关 。于是 , “柳”渐渐成为离别的象征 。王维送别朋友 , 正好在柳树新绿之时 , 于是他不失时机地写出“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妙句 , 收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
3.运用反衬的手法 , 为后面所写作好铺垫 , 却无丝毫雕琢之嫌 。如果不看后面的诗句 , 读者看到这两句诗时 , 应是陶醉于诗中所写的初春美景之中 , 恐怕不会有什么伤感 。而这正是诗人匠心独用之所在 。其中之奥妙 , 只有读了最后两句 , 读者才能悟出这种高超的艺术造诣 。
二.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是抒情 , 其奥妙之处至少也有3点:
1.前后照应而又另有意图 。诗中所写“阳关”就是指“安西” , 诗中出现“阳关”这个词 , 不仅照应了题目 , 恐怕还有另一层意思 , 那就是:告诉读者 , 朋友要去的是极其荒凉的边疆所在 。要知道 , “阳关”是人们所熟悉的荒凉之地 , 而“安西”的情况就很少有人得知了 。请看 , 仅仅一个词的变化 , 就有如此不同的效果 。如果读者能联系“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 , 那对于诗人在诗中用“阳关”而不用“安西”的艺术 , 就会有更深的领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