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子怃然为间曰:夷先生怅惘了好一会儿才说 。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 。为间,有一段时间 。
?命之矣:我听到教诲了 。命,尊者之言,听有德者之言后称是的反应,如成语“唯命是从” 。之,音节助词 。
5.5[解读与点评]
什么是“一本”?就是遵循逻辑思维的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同一个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同一个概念和判断 。
夷之问“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意思是“儒家的观点认为古代的君主爱护百姓就像爱护初生的婴儿,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言中之意是说“儒家的爱也是没有差等的” 。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
“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类似这个比方孟子多次使用,孟子以人看到“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之心这类比方意在说“人皆有恻隐之心”,这是孟子“不忍人”的恻隐之论,恻隐之心、同情之心是仁爱,它不等于亲爱 。
孟子“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的揣测形成的设想很奇特,讲这个设想是为了探求“葬其亲”产生的源头,并与夷之提倡薄葬而厚葬其亲联系了起来,强调了“一本” 。孟子是围绕“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说事,夷之想着用墨家的思想改变天下,认为不薄葬就不值得推崇,揣测故事中这个“不葬其亲者”的“薄葬”竟然是“不葬”,然而看到狐狸啃食着父母的尸体,苍蝇蚊虫叮吮着父母的尸体,那人额头有汗冒出来,侧着眼不敢正视,产生了强烈的不忍心态,于是掩埋了父母的尸体,因而形成了孝子仁人依据一定原则标准掩埋他们亡故的父母的习俗和制度 。这个习俗和制度不是一味地薄葬 。当然,我认为孟子的这个设想是不存在的,连一些低级动物都会掩埋尸体,人作为高级动物不可能让亲人的尸骸暴露在外 。
如果抛开晦涩的语言障碍来分析孟子与夷之的间接“交锋”还是蛮有趣的 。
夷之想见孟子还得通过徐辟这个中间人引见 。夷之为什么要见孟子,孟子又为什么以有病推脱,从“对话”中能看出些端倪来 。因为夷之是“墨者”,而且他以“二本”看问题,孟子不愿见他,便通过中间人传话,直截了当抛出问题 。
“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要表达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说夷之一方面提倡薄葬,而另一方面对自己的父母却实施了厚葬,揭示夷之“二本”的矛盾;“亲其兄之子”是亲情,“亲其邻之赤子”是仁爱,这是两种不同之爱,而夷之又将其混为一谈:这也是夷之的“二本” 。
- 鲁国之法文言文答案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
- 为什么北京老人都喜欢那么早就挤公交车出门呢?
- 甲醛治理公司治理甲醛多少钱一平方?
- 如何规范业务流程?
- 公文写作中的通知要怎么写?
- 2021江西高考成绩公布时间 江西高考成绩查询时间2021江
- 标准差 标准方差 标准差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 雷公藤的功效与作用?
- 夫妻生活中,老公要求每天早晚都要,你说正常吗?
- 被选为样板房装修好吗?会不会被装修公司坑? 房子给装修公司做样板房好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