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金秋的诗句古诗大全 九月金秋的赞美诗句

《千家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 就是在编排顺序上 , 同一体裁作品都主要按照时令、节候的顺序编排 , 因此 , 通过《千家诗》 , 我们能够感受到四季流转、时序变化的美好 。
之前 , 岳麓君通过这本书分享了春光、夏日(
点击左边蓝色字体可查看往期内容)
 , 今天 , 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秋色吧!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千家诗》 , 岳麓书社出版
1
《秋月》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 , 空水澄鲜一色秋 。
隔断红尘三十里 , 白云红叶两悠悠 。
诗人通过描写幽静可爱的秋夜月色 , 表现出超然物外、悠闲自在的情趣 , 诗风明净空灵 。
2
《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 一枕新凉一扇风 。
睡起秋声无觅处 , 满阶梧叶月明中 。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 标志着秋季来临 , 天气转凉 。这首诗写的是新秋景象和诗人的感受 。“一枕新凉一扇风”写出了新秋特有的感受 。第三、四句“睡起秋声无觅处 , 满阶梧叶月明中” , 作者通过形象的描绘 , 把无形的秋声和个人感觉 , 转换成可见可闻的形象 , 这跟欧阳修《秋声赋》中说的“四无人声 , 声在树间”类似 。
3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 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 , 最是橙黄橘绿时 。
刘季孙 , 字景文 , 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 博学多才 , 工诗文 。苏轼出任杭州知州时 , 刘任两浙兵马都监 , 两人时相唱和 。这首诗由苏轼赠刘景文 , 描写秋末冬初景色:荷花凋谢 , 已无遮雨的荷叶;菊花凋零 , 却仍有不怕严霜的花枝;而且橙黄橘绿 , 硕果累累 , 更是一年中最好的光景 。诗人把昔人认为悲凉的季节描写得生机勃勃 , 表现出旷达乐观的精神 。
4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郊枫桥镇 。诗人秋夜在枫桥停船 , 写了这首名作 , 记述了秋江夜泊 , 引发羁旅愁思的一段经历 。前两句描绘了枫桥一带的秋江夜景:月落乌啼 , 寒霜满天 , 枫叶飒飒 , 渔光点点 , 而羁旅之人 , 因愁思难以入眠 , 只得睁着眼与江枫渔火相对 , 倍觉凄清冷落 。后两句写时将夜半 , 寒山寺的钟声蓦然响起 , 传入旅人耳际 , 更添孤寂之感 。全诗情景交融 , 意境幽远 , 韵味无穷 , 寒山寺与枫桥因此声名远播 , 成为旅游胜地 。
5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 百尺楼高水接天 。
青女素娥俱耐冷 , 月中霜里斗婵娟 。
这是一首写深秋月夜景色的诗 。霜月 , 就是秋季已经下霜的月夜 。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 , 七月蝉鸣高树 , 八月北雁南飞 , 九月霜降 , 因此听到雁的叫声时已无蝉鸣 。在深秋下霜的月夜 , 诗人登上百尺高楼 , 远望水天一色 , 青霜和明月争辉 , 各自显现出娇美的姿态 。诗歌具有空灵辽阔、玉洁冰清的美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