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以后,“沈宋”出现了 。沈佺期、宋之问这两位诗人历来为人评价人品不如何,才情却相当,其进行的诗歌创作对律诗的定型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
尤其沈佺期的一首《独不见》,堪称初唐七律的典范,对后来的律诗尤其是边塞诗的影响很大 。姚鼐说它“远包古韵,高振唐音” 。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沈佺期的这首《独不见》 。
独不见·沈佺期这首诗用的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所书写的对象其实也是乐府诗里常见的选题之一:思妇 。乐府诗歌中有不少作品书写背井离乡的征人,他们“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离家日以远,衣带日以缓”,而与之遥遥相思的,便是在故乡困守的思妇 。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这首诗中的思妇是卢家少妇,这位卢家少妇实则为借用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一诗中的人物:“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郎妇…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莫愁女,是传说中一位善歌谣的女子 。李商隐《越燕二首》中有“卢家文杏好,试近莫愁飞” 。
前两句极写思妇所处屋室之华贵与富丽,中有两处对比,一则女主人公身处华屋,实则内心孤寂;二有提到“海燕双栖”,则以燕子双双栖居衬托自己的形单影只 。
“九月”句点明时节,从听觉到视觉再到心理活动,用思巧妙 。秋寒已近,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御寒的衣物,捣衣声阵阵,仿佛在催促树叶飘飘而下,其实有些因果倒置“不讲理”;寒砧声声,天气转冷,而我所思之人却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 。
这十年之间,盼望人归而不得,欲求音书而断绝,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过,谁知道等待的人在哪里,是生是死,又何时能归呢?没有人能够回答,她所能做的,也不过是抱着渺茫的希望做无尽的等待而已 。
胡应麟先生在《诗薮》中评此诗道:起句千古骊珠,结语几成蛇足 。然则读书君却认为,最后一句仍是动人:没有说如何去倾诉、交付这满腔的思念,而是将这看不见摸不着无处抒发的愁绪寄托在了深夜不寐,仍幽幽流转的月华之上: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流黄”一词本有多重含义,可指玉石,可为香名,也指硫磺,而在诗中出现,一般指淡黄色的物品,特指丝绢,古乐府《相逢行》中有“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
在对此诗的解读中,有认为这里的“流黄”指床帏,也有认为指思妇身上的衣服 。在这里,读书君更偏向于解作床帏 。秋深夜寒,思妇其实是尝试着入睡的,只是这寒夜里响起的阵阵捣衣声,落叶声,以及随之而起的思念,教她无法成寐 。透过床帏所见月光,将其辗转反侧的形象刻画了出来 。
【独不见诗文赏析及解释 形容思念而失眠的七律诗句】而诗歌最终的镜头留取在月光流照床帏,将主人公隐去,却将这愁思随着月光铺满了整个卧房,无处可逃 。
- 独自一人在外奋斗的经典语录 一个人外出打工的心情说说
- 喜欢独自喝茶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 相见欢全文赏析及作者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全诗
- 村居诗文赏析及表达的含义 村居的诗意是什么
- 斯图尔特要冲过来打詹姆斯时,浓眉全力出击,但为何不见瓜哥主动出击?
-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 神庙逃亡2兑换码不见了 神庙逃亡2兑换码2022
- 关于黄河的诗句?
-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孤独?
- 上联-孤山独庙一将军匹马单枪;求下联?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