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为何要出家做和尚?( 五 )


在日本,他学习绘画、音乐、戏剧,现存的李叔同画作不多,却已价值连城 。留日时间,他与房东的女儿诚子相爱了 。李叔同在中国是有妻儿的,这是母亲包办的,但是诚子还是义无反顾地和李叔同在一起 。
目前还没发现有资料详细记录李叔同中国妻子和孩子的状况 。
《音乐小杂志》,为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也是李叔同所创 。1911年,他从东京美术学院毕业,带着日本籍妻子回到中国,安顿在上海,自己则在全国各地任教以及主持报纸杂志等 。
图/丰子恺
李叔同的课非常受学生喜爱,学生们发现这位老师国文比国文老师好,英文比英文老师好,精通美术音乐 。上课前,李叔同会先给学生们鞠躬,再开始讲课,这在当时也是与众不同的 。
事业顺风顺水,家庭美满,却突然传出李叔同出家的消息,一时震惊众人,没人能理解,他也没受什么刺激 。
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李叔同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 。
所有人都不理解,正值盛年,事业顺遂,但是李叔同去意已决,他把所藏赠送出去,自己只留一身衣裳 。
关于我决定出家之事……上回与你谈过,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问题罢了……你是否能理解我的决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这么做,请来信告诉我,你的决定于我十分重要……,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将不再回上海去了 。我们那个家里的一切,全数由你支配,并作为纪念 。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 。
这是李叔同给住在上海的日本妻子的分别信,他希望妻子能理解他的决定 。他要后半生专研佛法,走向那艰难的佛道历程 。
据说诚子带着孩子到杭州,要见李叔同,她要问个明白,为什么出家?什么是爱?弘一法师答:爱是慈悲 。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诚子没有问到答案,黯然踏上回日本的路程 。他的学生也跑到虎跑寺询问老师出家为何?他们只得到“阿弥陀佛”四个字 。
从给妻子的信中,可以看出,李叔同对出家一事,是深思熟虑过的,不是受了刺激,看破红尘 。年轻时的李叔同博学,与佛法也是有所接触 。
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 。事业文章俱草草,神仙富贵两茫茫……
这里“富贵终如草上霜”后面的诗句更能体现李叔同对佛法的喜爱,字里行间颇有禅意,前文说过,这首诗是他十几岁时所写,少年时心境已不一般 。
正式出家之前,李叔同还进行过“断食”,开始吃素,读佛经,种种迹象说明,李叔同出家也是有一个过程 。
我的出家,大半由于这位夏居士的助缘,此恩永不能忘!
这里的夏居士,就是李叔同的同事兼好友夏丐尊 。“断食”的文章就是夏丐尊推荐给李叔同的 。李叔同出家,夏丐尊为此还自责一段时间,认为是自己的过错 。
图/夏丐尊
李叔同,弘一法师,修行的是律宗,律宗以着重研习和传持戒律而得名 。修持极苦,一般人坚持不了,几近失传 。过午不食,每日只食二次,第一次大约在上午6时;第二次是上午11时 。他的衲衣补丁有240处 。
弘一法师,遍考典籍,终成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
学生丰子恺认为李叔同出家是必然的选择,他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