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他比一般人更珍惜年华 。他更惜春,花还未开,他已经开始惜春,他怕花开得早,因为花开得早,也就落得早 。因此,他的惜春情感更进一层,连花开早都预先哀悼了,更何况此时已是满地的残花 。
(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于是,他挽留春天,“春且住”,他多么希望能挽回零落的事情,挽回自己的年华,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可是有人说,“天涯芳草无归路 。”我们都希望把春天挽留,可是春天到哪里去了呢?这一句,依然深埋着词人的家国情感,我是北方来的游子,我要回到我的故乡,可是故乡没有收复,我努力想收复故乡,可是我的理想无法达成,我依旧没有归路,我又能够回到哪里去呢?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怨春天不回答!怎会回答,谁又能够回答?我又看见了什么呢?我的挽留,就如同那涂着油漆、画着彩画的屋檐下,蜘蛛织成的蛛网 。蜘蛛跟我一样,它也想留住春天,所以织了一张网,可是,尽管它尽日在那里对春天挽留不止,最终不过是沾惹了一网的飞絮罢了 。其实,这看似写景的最后一句,也写了辛弃疾复国志愿得不到实现,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苦闷,只是辛弃疾将这些愤懑的心情都藏在了对惜春的描写里 。
(怨春不语)
辛弃疾艺术手法多样,上半阙,他写伤春,到了下半阙,他又转头去写美女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长门事”用汉武帝和阿娇的典故:阿娇(就是汉武帝曾戏称“金屋藏之”的阿娇)做了皇后以后,汉武帝冷落了她 。她为了得到汉武帝的再次宠幸,就找来司马相如写了《长门赋》,写她悲哀寂寞被冷落的心情,希望汉武帝能感动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他是想说,我也希望能有一位像司马相如一样的人,在皇帝面前替我说句话,让朝廷重用我,让我能够实践抗金复国的志愿,这就是他的“长门事”,可是愿望再次落空了 。“佳期又误”了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蛾眉”本指女子,但辛弃疾这里用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典故,天下平庸的人总是嫉恨有才能的人,所以就算我有千金能够求得像司马相如那样的大才为我写一篇《长门赋》来感动皇帝,可是我的这份感情又向谁去诉说?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们不要太得意了!你难道没有看见杨玉环、赵飞燕这些凭借美貌博得皇帝宠幸的人最后不都归为尘土了吗?这里用典很巧妙,因为杨玉环、赵飞燕最终都不得善终 。你看,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他依然对皇帝抱有信心 。这是他的局限,这种局限,是时代性的,是他无法跳出的局限 。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什么是闲愁?“闲愁”是说不出的哀愁,这种“愁”,说不出来名目,但只要你空闲下来,这种忧愁就会涌上心头,无法断绝 。辛弃疾的“闲愁”是无法放弃的,那是他终生的志愿和理想,因为无法放弃又无法实现,所以他说“闲愁最苦” 。苦在始终无法实现,却又不能放弃、不愿放弃 。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于是他劝自己,不要靠在那高楼危险的栏杆上向外看,因为一看所见,必然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里的“斜阳”,代表的是一步步走向危险的朝廷和国家 。倚栏举目所见,更加深我的忧伤,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如沉落的夕阳,它就在烟霭沉沉的柳条之中,一点点沉向更昏暗、更断肠处 。
夏承焘、吴无闻先生曾这样评价这首词:
- 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赏析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赏析
- 永遇乐原文及注释诗意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古诗
-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翻译 辛弃疾丑奴儿全诗释文
- 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 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 念奴娇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书博山道中壁翻译
- 一剪梅中秋元月辛弃疾赏析 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翻译
- 古诗赏析及全文解释诗意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译文
- 摸鱼儿原文及翻译元好问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翻译
- 水龙吟辛弃疾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