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 。“中兴”词人们把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辛弃疾、陆游、陈亮、姜夔等 。其中,辛弃疾成就最高也影响最大,他的词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同时辛弃疾的词还能兼顾婉约,与李清照并称“二安”,是一位全能词手 。
辛弃疾号稼轩,人们习惯称他的词为“稼轩长短句”,他与其他词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还是一名将领,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所以在他的词中,常将英雄的才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结合在一起,尽显自己的抱负 。辛弃疾在建康通判上任之时,南归八、九年的他的碌碌无为,难以挥洒一腔报国热血 。于是他登上了赏心亭,此亭是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当辛弃疾作者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大好河山时,他的内心必定百感交集,痛惜自己满怀壮志却难以施展,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由此而生 。辛弃疾以“水龙吟”这个词牌写过不只这一首词,但这首词是他登临赏心亭即兴挥发,情景结合,内心的感情既含蓄而又直白地表达出来,堪称代表之作 。这首词充满沉痛悲愤,但基调却激昂慷慨,这正是辛词豪放风格特色的体现 。
回到词中,上阙重点着笔写景:由水到山,由景无情写到景有情,层次感渐出 。开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他在赏心亭上亲见的景色 。千里辽阔的楚天,无边无际的秋色 。大江向天边流去,却不知何处流至尽头 。望着遥远的天际,天水一色,雄浑阔大的意象尽显无疑 。“水随天去”的“水”,正是一望无际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写出了江南秋季的特点,秋的感觉完美体现 。后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重点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形态万千,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遇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移情及物,由物及人 。词人面对大好河山的沦落,束手无策 。朝廷主和,像他一样的志士有苦难言,“登临意”恰是如此 。上阙开头两句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这三句的时候,“愁”、“恨”两字开始引出,词人开始抒情,平淡的感情渐趋强烈,词意与情感得到深化、升华 。“落日楼头”意思是说,夕阳西沉之时,孤雁哀鸣之时,赏心亭上的他,对北方的故乡的思念,是深切而祈盼的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三句,虽是写景,却寓情于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他用“落日”二字,意在说明南宋国势已到衰颓之时 。“断鸿”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飘零在外,心境孤寂,无人问津 。辛弃疾作为有志之士,一心为收复国土努力,但南宋统冶集团无心北上收复失地,苟且偷安 。辛弃疾就只能一腔热血,徒洒无用之地,受朝廷的猜忌,也受朝廷的排挤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是典型的动作描写,用平淡的笔墨表达强烈的情感,深厚的内涵耐人寻味 。“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抱负,却无法施展,也没有志同道合之人一同风雨同舟,共进共退 。
辛弃疾站在楼头远眺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流年,时光在流逝;风雨,国家在飘摇 。此时辛弃疾心中想必无比想念故乡,但他又不能贪图安逸,不想忧虑却不能不忧虑 。他忧虑的正是时光流逝与国家动荡,北伐无望,恢复中原的宿愿也遥遥无期 。他确实老了,他自己也知道老了,他害怕没有机会再为国效力 。到这里,词人的感情经过数次推进已然发展到最高潮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这几句就进入了收尾阶段 。倩,请求之意,“红巾翠袖”,意为少女的装束 。辛弃疾不能实现抱负,难逢知已,无人慰藉在这三句上正有体现,与上阙“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辛弃疾小的时候,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加上受到祖父的影响,他一直怀有爱国之情,立志报效国家,建功立业,这是他一生最高的理想,他一生也都执着于追求这理想,只不过现实是残酷的,带给他无助与无望 。他的词常常表达壮志未酬的孤郁、悲愤和惆怅,他不禁流泪慨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光阴似箭,一去不返,国家还在动荡,他却无能为力,痛惜哀哉 。他内心希望有知己出现,有志同道合的人与其并肩作战,哪怕只是心灵的畅谈,也未尝不可 。所以上阙的最后一句与下阙的最后一句紧相呼应,抒发出辛弃疾功名未就、有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恨 。
- 预防疾病的手抄报,一年级预防疾病的手抄报
- 女人内裤上隐藏着这些疾病
- 女人该怎么保养私处
- 妇科疾病如何预防 预防妇科疾病的方法有哪些
- 女人出轨会得妇科疾病吗?
- 经常梦到从高处坠落可能是身体疾病的信号吗?
- 水调歌头辛弃疾原文 水调歌头辛弃疾翻译及赏析
- 婚前检查有哪些项目 婚前检查避免4种疾病
- 太常引辛弃疾翻译及赏析 太常引辛弃疾翻译
- 鹧鸪天代人赋宋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