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家自高祖以来三代显宦,他的家庭出身是无可挑剔的 。然而,遗憾的是,范晔是小妾所生,生时还被砖头碰伤了头,因而得了小名“砖” 。在那个重门第的时代,这无疑宣告了范晔低同类人一等,即使他被过继给从伯父,后来袭封武兴县五等侯,由此获得了与嫡子一样的地位,但终究改变不了他小妾所生的事实,逃不脱庶出之痛,也无法逃脱时代对他的歧视 。因此,他所继承到的只是家族的优秀基因,即使他从小就好学,博涉经史,才高志大,但也无济于家族正统血脉合法继承者的认可 。所以他的心里是有阴影的,而他“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更加剧了他内心的阴影 。
至于他究竟是怎样的人?其兄认为他近利,终破我家 。文帝认为他意难厌满 。出卖他的徐湛之认为他“倾动险忌,富贵情深” 。他真的如以上人等所讲倾慕权贵,急功近利,贪得无厌吗?先观其文,《后汉书》歌颂仗义执节者、赞美舍生取义者,显然从其文很难得出以上结论 。再观其行,倘若他近利,那么他完全可以谄媚宋文帝,他“善弹琵琶”,文帝想听他弹琵琶,多次暗示,他都故意装没有听懂,或者干脆就毫不客气拒绝 。仅有的一次还是文帝为了听他弹琵琶,索性不要帝王之尊了,亲自唱歌,点名范晔要求其为之伴奏,他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要求,才勉而为之,但当文帝屈尊唱毕他就停止弹奏了 。用他的话来讲,他不是优伶,为什么要为文帝弹琵琶 。其实,文帝并没有把他当优伶,而是欣赏他的音乐才能,想一听为快而已,但他偏偏如此理解文帝美意 。是自卑,还是狂放不羁,还是恃才傲物?想必三者都有 。他聪慧过人,竟然误解文帝;他才华横溢,借物咏物,讽刺了他鄙视的同僚沈演之、徐湛之等,快意了自己,却对上司有失尊重,也缺乏宽容 。他自小就有的心理阴影,加之成长环境的影响,促成了他的狂放不羁与乖张,使他那颗高傲的头,不肯低下俯就文帝 。空有满腹才华,却不懂君王恩威,终究不能自保 。
他确实乖张,还颇难理解 。彭城王母亲去世,他邀约一帮人饮酒作乐被贬 。正当君臣相和,位极人臣之际,却被坐实助彭城王造反 。此事从他的动机到实际表现都值得怀疑 。如他诉说心声的《后汉书》所反映的一样,他行事未免乖张,但对朝廷是忠贞的 。况且,如他果真造反,宋文帝岂肯放过他的家族 。
还是长于考据的清人头脑清醒,不囿于成见,敢于疑古 。清人王鸣盛首为范晔鸣冤,他认为是《宋书》“全据当时锻炼之词书之”,不足为据 。随后,李慈铭、陈澧、傅维森等踵而为范晔平反 。范晔被坐实谋反,如前所述,源于其性格 。对于首谋孔熙先,范晔“轻其小儿,不以经意”,知情不报,而徐湛之等出于个人恩怨捏造了“首谋”之罪 。范晔是皇族矛盾、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后汉书》有幸得以流传后世
【后汉书全文赏析及诗意 范晔后汉书名词解释】上刑场时,范晔可惜的是自己的好头颅 。叹息从此人间空谷绝响,不能再读到由他头颅指示发出的鬼斧神工的妙笔,听不到他指点江山的妙语了 。宋文帝是他的知音,范晔生前,文帝一再包容他 。直到杀掉范晔后,也没有忘却他智识满满的头颅 。范晔死后,文帝却做了一件大好事,即派人去取范晔的《后汉书》并加以保护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臧否,有着至高无上的决定权,而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没有文帝的保护,《后汉书》肯定无法流传下来 。当时与他合撰《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谢俨,就因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 。于此,文帝无疑也是清醒的 。对范晔本人,他不得不杀,但他可以尽量减少由此而造成的损失,那就是保护范晔留下的精神产品 。所以,他保护了范晔的《后汉书》,相当于延续了范晔的另一生命 。
- 平林漠漠烟如织全诗教读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赏析
- 郑思肖寒菊古诗欣赏 寒菊郑思肖赏析
- 新晴野望古诗翻译 新晴野望翻译及赏析
- 离骚中的千古名句赏析 离骚名句赏析解读
- 采薇原文内容及解释 诗经采薇的意思与赏析
- 归去来兮辞赏析及诗意 陶渊明归去来辞原文及翻译
- 范爱农好句摘抄赏析 范爱农好句赏析简短
- 简短佳句摘抄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加赏析
- 夕阳楼说明文阅读答案 夕阳楼李商隐赏析
- 春宿左省翻译及赏析拼音 春宿左省古诗的译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