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前人面对无限时空,一轮孤月,早已产生了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 。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户,照无眠”,谓月光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 。“朱阁”“绮户”,与上片“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 。这样就自然过渡到词人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 。“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 。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一生仕途坎坷 。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少年行诗文赏析及表达的含义 少年行其二王维古诗赏析
- 庄子的名言名句及释义 庄子经典名句及解释
- 后汉书全文赏析及诗意 范晔后汉书名词解释
- 今日/公布 盘点十大卡地亚a货手镯价格及图片,2022已更新
- 今日/公布 盘点十大高仿lv手链价格及图片,2022已更新
- 平林漠漠烟如织全诗教读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赏析
- 郑思肖寒菊古诗欣赏 寒菊郑思肖赏析
- 北山移文典故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
- 新晴野望古诗翻译 新晴野望翻译及赏析
- 野望原文及翻译及所表达情感 野望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