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大抵就是告诉人们要懂得知耻和改过 。而我个人认为也可以这样理解:“知耻”是一个人的素养,“改正错误”需要勇气 。
“辱,莫过于不知耻”的原文为“辱莫大于不知耻”,出自王通的《中说·关朗》,旨在强调知耻;而“知耻近乎勇”出自《礼记·中庸》,旨在强调改过 。

文章插图
1、“辱莫大于不知耻”旨在强调知耻:因为拒绝接受批评,所以才不知耻“辱,莫过于不知耻”其实是“辱莫大于不知耻”的变形,旨在强调知耻,在王通《中说·关朗》中记录着这段话:
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大概就是告诉我们,最让人痛心的事情,莫过于拒绝接受批评;最让人感到羞辱的事情,莫过于恬不知耻 。

文章插图
其实这句话的前后逻辑关系并不难理解,恬不知耻之人不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错,于是便会拒绝接受批评 。因为拒绝接受批评,所以依旧会我行我素,继而做出恬不知耻的事情来 。所以,一个不知耻的人,大抵是不会接受批评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总结,“辱莫大于不知耻”旨在强调知耻 。

文章插图
2、“知耻近乎勇”旨在强调改过:否定自己和改变自己,需要勇气而“知耻近乎勇”则出自《礼记·中庸》,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主要在于对“知耻”和“勇”的等同关系之理解 。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对“知错能改”的赞扬,同时也表现了儒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入剖析 。“知错”,虽然是轻飘飘的两个字,但知错里面有认错之意,有许多人认为“认错”很简单,但是“认错”真的简单吗?不简单 。口头认错可不是真的认错,真认错是打内心知错,并且确实去改正的一种行为 。

文章插图
正如没有多少人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一般,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去改错 。毕竟人都有不自觉的“维护自己”之心态,有更多时候,我们认错往往“流于表面”而并非真心实意 。
所以,儒家之“知耻近乎勇”实则是深谙“让人真正认错,并且改错,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这个道理 。首先,知错需要人有“否定自己”的勇气,其次,这也需要人有“改变自己”的勇气 。无论是否定自己,还是改变自己,都不是说说就能做到 。所以,儒家才将“知耻”和“勇”放在等同位置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知耻近乎勇”旨在强调改过 。

文章插图
3、“知耻”是一个人的素养,“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首先,一个有耻且格之知耻的人,一定是擅长接受批评的人 。因为知道有些行为可耻,所以才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亦是因为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才能做事从“义”,知道何谓可耻之“不义”之事 。因此,“辱莫大于不知耻”告诉我们,“知耻”是一个人的素养 。

文章插图
其次,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需要极大的勇气 。首先,一个擅长改错的人一定能够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要知道,与生俱来的好胜心往往会驱使我们包庇、无视,甚至逃避自己的错误 。而改正错误,往往就是直面自己的不足,对自己在某些方面进行否定,这需要勇气 。同时,改正错误意味着这对自己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未知的,同时改造的过程是困难的,因为自己改错的时候,面对的敌人是自己,因此,挑战自己也是需要勇气的 。所以,我们不难得出,“知耻近乎勇”告诉我们“改正错误”需要勇气 。
- PDD谈LPL传奇赛:“1-1平局老IG却主动去握手,微笑和若风脸都气绿了”,你有何看法?
-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在这个年代,你是否还记得汪国真的诗?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 你见过的玩游戏“最6”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 肝癌不痛不痒,喝酒的人出现“3黄2臭”,快查查肝,你知道是什么吗?
- 秦岭为什么被称为“中华龙脉”?
- 深秋9月要懂忌嘴:“多吃3黄2白,不吃3样”,减燥防寒,顺利度秋
- “爱情是没有年龄界限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 2021是辛丑寡妇年,俗语“寡年遇上牛,瓮里米生虫”有何意?
- 有人说“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 “不管等待的时间是多长,只要你回头,你就能看见我。”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痴情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