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是李白流放途中所创的一首什么绝句?你怎么解读?

《穿越解读》
动车朝发白帝城,
沿途尽兴看风景 。
老李吟诗才三句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流放途中所创的一首什么绝句?你怎么解读?】广播终点到江陵 。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一、此诗是李白经历苦难放飞生命的华章 。
对于李白的五七言绝句,历代诗评家不知说过多少赞美的话 。所谓“神品”“绝唱”,没有比这个更高的评价了 。但它之所以成为“神品”“绝唱”的原因,不少诗评家说得玄之又玄 。象什么“天才纵逸,轶荡人群”(高秉《《唐诗品汇》)“心得而会之,口不得而言之 。”(屈绍隆《粤游杂咏序》)等等 。
世界上哪有天上掉下来的天才?全不知作为诗仙的李白写诗之苦与人生之苦 。
我们先来看李白的刻苦用功 。许多人看见李白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漫游中度过,而又好击剑、饮酒、挥霍、求仙,总以为他决不是一个苦学的人,往往忽略了一个关于李白的极普通的故事 。那就是《潜确类书》里说的,李白少年时碰见一个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捣米用的杵 。他问她在干什么 。她答:拿它磨一根针 。李白大受感动,回去马上拿起书本 。这个故事出在李白身上,当然不是偶然的 。它正好说明李白曾经在学问上下过艰苦的功夫 。
我们再来看李白的人生之苦 。“安史之乱”初期,李白参加永王璘的军事行动,永王璘失败后,他被扣上“附逆”的罪名,初被囚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后来又被流放到夜郎(今贵洲东部) 。囚放流浪,让诗人经受多少凄苦?
乾元二年(公元七五八年),肃宗宣布大赦,李白在赦免之列 。消息传来时,李白正在巫山附近的白帝城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李白当时的心情:他带着刑徒的身分,一步步走向荒僻的远处,加上满怀枉屈,无从申说,心情坏到了极点 。想不到一声大赦,恢复了自由 。
此时,艰苦用功得来的诗词学问与运途多舛的人生,促成了诗人生命的放飞啊!于是,便有了《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流放途中所创的一首什么绝句?你怎么解读?

文章插图
二、此诗是熠熠生辉的经典之作
此诗的意思是明白易懂的 。长江的滔滔流水,似乎懂得诗人重获自由的心情,欢快地承载着一叶扁舟,比箭还快 。白帝城刚才还站在云端一一因为城是建在山顶的一一一眨眼就脱出视野之外,只见两岸青山一排一排飞快后退,山上猿声此起彼落,宛如为诗人东归而列队欢送 。诗人想起从前所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回却真是亲历其境 。
整首绝句,纯朴自然,语言生动,想象奇妙,摒弃了当时文人诗中最容易犯的毛病一一雕镂字句,搬弄书本,炫耀学问,故作艰深曲折和显出一副很有知识的神气 。它是那么浑然天成,精光闪烁,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句尽而意不尽 。
我们试拿轻快的情调来吟诵一下吧!诗人此际之情,江行此时之景,不多不少,二十八个字中,正好圆满说尽 。真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天然浑成,一个字挪动不得,高度概括了长江在山峡中的特有气势和人们的亲切感受 。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流放途中所创的一首什么绝句?你怎么解读?

文章插图
三、此诗是启迪心灵的杰作
此诗,千百年来,是流传度,影响度,引用度最广、最深、最多的一首诗 。之所以如此,是此诗具备了良好的寓意,使人获意匪浅,开启心智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增加了人们树立远大目标,藐视困难,不被困难所吓倒的英雄气概 。这种绝句,也因此而成了名言、警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