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师的精美短句 赞美老师的优美语段( 三 )


苏轼也不止一次地流露出对欧阳修的感激之情:
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 。
——《次韵法芝举旧诗》
如果没有欧阳修的赏识,或许就不会没有他们父子后来的成就: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者,十有六年于兹 。
04
明,沈周《落花诗意图》局部,南京博物院藏
每每提到老师的奉献精神,也总绕不开龚自珍的这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这首《己亥杂诗》写于清道光十年的春末,当时已年近半百的龚自珍辞官南下,前往杭州主掌书院 。这一去,他的政治生涯也就宣告结束了 。
壮志未酬的他又将心中那份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转化成了薪火相传的使命感,这句诗也成为了形容老师奉献精神的名句 。
龚自珍的老师名叫宋璠,是浙江的一名贡生 。宋璠在当地可是孝顺得出了名,所以他做了龚自珍的老师之后,也严格要求龚自珍要孝顺父母 。
他还以身作则,教育龚自珍学习要勤奋刻苦,两人常常看书看到深夜 。多年以后,龚自珍回想起与老师的相处仍感慨不已,于是挥笔写下一篇《宋先生述》,以表达对老师的敬佩和思念 。
05
鲁迅曾说过:真诚的祝福是要赶早送的 。
“早”是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教会他的道理,这一点我们在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鲁迅离乡后每次回家都会去看望这位老师,甚至是在奉母命完婚的那十天里也要抽出时间去和老师叙叙旧,每年的“拜年信”也从未落下过,而这一切都是出于对寿镜吾先生的尊敬和爱戴 。
另一位对鲁迅影响颇深的老师是藤野先生,用鲁迅本人的话说,“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
其实算下来,鲁迅也只跟藤野先生学习了一年多,但正是这一年多的相处造就了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朴素的生活态度 。所以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的时候,鲁迅先生表示“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
当年不懂鲁迅为什么不敢给藤野先生写信,如今毕业几年了才明白,一事无成的时候真是连条祝福短信都不好意思发给“男神/女神”老师的……
不过对于舍不得失了联系的老师,趁着今天这么好的机会,赶紧表白吧!小编文案都给你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