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 ,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 。吾先君新邑于此 ;王室而既卑矣 ,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郑庄公于是使公孙获居住在许国西部边境上,并且对他说:“凡是你的器用财物,都不要放置在许国,我死后,你就赶快离开 。我们的先君最近才在这里建国;而周王室已经衰落了,周朝子孙互相攻伐,秩序日益混乱 。许国是太岳的后代 。上天既然已经厌弃周王朝了,我们怎么能和许国相争呢?”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 。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
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上做得很合乎礼法 。礼法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使人民尊卑有序,对后代子孙有利的东西 。当许国不执行礼法的时候就讨伐它,而它认罪以后,又赦免它;度量自己的德行来与人相处,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办事,选择有利时机,然后采取行动,而又不拖累后人,这真可以说是懂得礼法了 。”
注释
⑴公︰鲁隠公 。齐侯︰齐僖公 。郑伯︰郑庄公 。
⑵许︰国名,在今河南许昌县 。
⑶傅:同附,靠近 。蝥弧︰旗名 。
⑷子都︰郑国大夫 。子都与颍考叔有争车之怨,故射之以报怨 。
⑸瑕叔盈︰郑国大夫 。
⑹共︰同“供”,供职、奉职 。
⑺百里︰许国大夫 。
⑻许叔︰许庄公之弟 。
⑼父兄:父老兄弟 。指同姓臣子 。共亿:相安无事 。
⑽吾子:二人谈话时对对方的敬称 。
⑾获︰指郑国大夫公孙获 。
⑿昏媾︰昏通婚,婚姻;结亲 。
⒀禋祀︰祭天神之礼 。
⒁圉︰边境 。
⒂亟:急切 。
⒃而︰代词,你;你的 。
⒄贿︰货财 。金玉称货,布帛称贿 。
⒅乃︰汝;你 。
⒆序︰同“绪”,前人的功业 。
⒇大岳︰传说尧舜时的四方部落首领 。
(21)胤︰后嗣 。
(22)经︰治理 。
赏析
郑庄公乃春秋时代的奸雄之一, 从 《左传》所载来看, 他的一生, 似乎做尽了非礼之事, 无论是与其弟共叔段的权力之争, 还是与周王室交换人质之事, 无不如此 。然而, 这篇《郑庄公戒饬守臣》中的“君子曰”却一反常态地评断郑庄公“于是乎有礼”, 这岂不令人惊讶?原因何在, 细品玩味《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记载的这件事之后, 我们便会明了于心的 。
事情是这样的: 隐公十一年七月, 鲁隐公、齐侯和郑庄公率各自的军队一同讨伐许国, 最后由郑国接管了许国的土地, 于是便有了郑庄公对于边境守臣的戒饬之词 。
当时, 郑国和许国为邻, 郑庄公对许早就虎视眈眈, 觊觎良久, 另据《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载, 早在夏天里, 就已经与隐公进行了攻打许的策划, 并先于五月十四日就分发了武器, 因而, 战斗中郑国肯定是主角,《左传》的作者自然也就把记叙的重点放到了郑国的军队上 。许国的城池是由郑军攻克的, 也正是郑军率先登上的城池 。这场攻城之战, 作者择取了郑国之旗作为线索来写, 旗帜是胜利的象征, 郑国的旗子插上许城之时, 也就是许国败亡之时 。颍考叔捷足先登, 但由于战前与子都争夺兵车, 使子都怀恨在心, 趁机报复, 颍考叔死在子都箭下, 瑕叔盈将旗子接过, 终于用旗帜召唤了郑国军队登上城池 。
战斗是大获全胜了, 但许国是败在三国联军之下, 最后该属归于谁?齐侯和鲁隐公不知是无心于许, 还是谦逊为怀, 推让再三后, 将许让给了郑, 这正中郑庄公下怀, 在心满意足之余, 他开始安排边境的守臣, 并对每个人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