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注:杨伯峻
出版:中华书局
告子章句下
三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 , 小人之诗也 。”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
曰:“固哉 , 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 , 越人关弓而射之 , 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 , 疏之也 。其兄关弓而射之 , 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 , 戚之也 。《小弁》之怨 , 亲亲也 。亲亲 , 仁也 。固矣夫 , 高叟之为诗也 。”
曰:“《凯风》何以不怨?”
曰:“《凯风》 , 亲之过小者也;《小弁》 , 亲之过大者也 。亲戚过大而不怨 , 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 , 是不可矶也 。愈疏 , 不孝也;不可矶 , 亦不孝也 。孔子曰:‘舜其至孝矣 , 五十而慕 。‘”
译文:公孙丑问道:“高子说:《小弁》这篇诗章是小人所作的 , 是吗?”
孟子说:“为什么这么说呢?”
答道:“因为诗章有怨恨之情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意思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说:“高老先生的讲诗真是太机械了!这里有个人 , 若是越国人张开弓去射他 , 他可以有说有笑地讲述着这事;这没有别的原因 , 因为越国人和他关系疏远 。若是他哥哥张开弓去射他 , 那他会哭哭啼啼地讲述着这事;这没有别的原因 , 因为哥哥是亲人 。《小弁》的怨恨 , 正是热爱亲人的缘故 。热爱亲人 , 是合乎仁的 。高老先生的讲诗实在是太机械了!”
公孙丑说:“《凯风》这一篇诗又为什么没有怨恨之情呢?”
答道:“《凯风》这篇诗 , 是由于母亲的过错小;《小弁》这篇诗 , 却是由于父亲的过错大 。父母的过错大 , 却不抱怨 , 是更疏远父母的表现;父母的过错小 , 却去抱怨 , 是反而激怒自己 。更把父母疏远是不孝 , 反而使自己激怒也是不孝 。孔子说:‘舜是最孝顺的人吧 , 五十岁还依恋父母 。‘”
告子章句下
四
宋牼将之楚 , 孟子遇之石丘 , 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 , 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楚王不悦 , 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 , 愿闻其指 。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 , 先生之号则不可 。先生以利顺秦、楚之王 , 秦、楚之王悦于利 , 以罢三军之师 , 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 , 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 , 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 , 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 , 怀利以相接 , 然而不亡者 , 未之有也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 , 秦、楚之王悦于仁义 , 而罢三军之师 , 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 , 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 , 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 , 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 , 怀仁义以相接也 , 然而不王者 , 未之有也 。何必曰利?”
译文:宋牼到楚国去 , 孟子在石丘地方碰到了他 , 孟子问道:“先生准备往哪里去?”
答道:“我听说秦、楚两国交兵 , 我打算去谒见楚王 , 向他进言 , 劝他罢兵 。如果楚王不听 , 我又打算去谒见秦王 , 向他进言 , 劝他罢兵 。在两个国王中 , 我总会有所遇合 。”
- 《都挺好》评价这么高,你觉得这部剧有什么缺点和不足?
- 盖房子哪些方位突出是好风水 盖房子把路占了风水好不
- 地势比较高的房子风水好不好 房子在高地好吗风水
- 俗语“两鸟进宅,无祸也有灾”,指哪2种鸟?为何进家不好? 鸟多在自己房子上好吗
- 爷爷常说“盖房不落断,落断无三代”,到底啥意思?农村需要注意 农村房子没住人还讲风水吗
- 师恩永不忘的佳句欣赏 赞美老师的优美句子
- 新生儿应不应该枕枕头 新生儿是否需要枕头
- 乐嘉主持口才能力这么好,为什么这几年不见他出来了?
- 我是办公室主任,但领导换了,似乎很多事我不知道,怎么办?
- 单眼皮的大眼睛,眼皮薄,有眼窝。但是贴双眼皮贴时眼皮双不起来怎么回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