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代表作菩萨蛮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

绮筵公子 , 绣幌佳人 , 递叶叶之花笺 , 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 , 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 , 用助妖娆之态 。——欧阳炯《花间集》序
说到花间词的时候 , 这段话是经常被引用到的 , 这段话出自花间词人欧阳炯为《花间集》写的序言 。
公元940年 , 后蜀词人赵崇祚编纂了《花间集》 , 这部《花间集》收录了温庭筠、皇甫松、和凝、韦庄、薛昭蕴等晚唐五代时期18位词人的500首作品 。
《花间集》是晚唐、五代文人词总集 , 这是我国词史的一件大事情 , 它不仅仅标志了一个词派的诞生 , 更标志了词体之正式登上文学史的舞台 。
《花间集》·书影
在《花间集》中 , 温庭筠以66首的词作数量排在第一位 , 而且他的词风秾艳、辞藻华美 , 基本上代表了花间词的特色 , 所以被后人称为“花间鼻祖” 。
温庭筠 , 本名岐 , 艺名庭筠 , 字飞卿 , 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晋中祁县)人 , 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他诗词兼工 , 诗与李商隐齐名 , 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 , 并称“温韦” 。
温庭筠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绰号“温八叉” , 原来温庭筠年轻时苦心学文 , 才思敏捷 , 尤其擅长于赋的创作 。晚唐考试律赋 , 八韵一篇 。他左右手指张开 , 交叉而握 , 一吟便成一韵 , 八叉八韵即告完稿 , 因此而赢得了“温八叉”的美名 。
温庭筠八叉成稿的故事也是文学史上的一桩美谈 , 这与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媲美 。所以后世干脆用“七步八叉”来形容文人才思敏捷 。
史料中说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 , 为侧艳之词” , 就是擅长吹拉弹唱 , 而且很会填词 。温庭筠的词中有一大特点 , 就是他从女性角度出发 , 以女性口吻来填词 , 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 , 词作内容主要是以恋情、爱情、相思为主 。
温庭筠用华美的辞藻去塑造女子形象 , 他对女子的容貌、服饰、起居、心理等刻画地细致入微 。所有这些共同构建起了女性独特的美 , 也构成了温庭筠词作的独特艺术审美 。《菩萨蛮》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原词如下:
小山重叠金明灭 ,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 弄妆梳洗迟 。
照花前后镜 ,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 双双金鹧鸪 。
这首词的内容很简单 , 按照女子生活起居的次序 , 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华丽的梳洗化妆图景 。
从表现形式看 , 温庭筠充分利用了词体轻柔的特点 , 把形象鲜明的屋内装饰、服饰、仪态与隐约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 成功运用比兴的手法把难以言状的心绪和可感的优美物象呈现出来 。
这首词如果从中找出两个字来概括大意的话 , 梳妆两个字就最具代表性了 。开篇句“小山重叠金明灭” , “小山”是流行于唐代的一种眉形 。
唐代女子画眉 , 其中就有一种叫“小山眉”的眉形 , 眉黛的深浅程度不同会形成交错重叠的感官特征 , 看上去就像起伏的小山丘一样 。
“金”是妇女额头上用金属箔片做成的花饰 , 即花钿 。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 , 以金、银等贵重金属制成花形 , 贴在额头 , 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彩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