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理解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翻译及赏析( 二 )


诗人这两句写得快活,却让人读了伤感 。或许诗人想起了当年在长安朝堂之上宴饮的场景?则彼时越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越能衬出此时的落魄与不甘 。回顾过往,那大概便是诗人一生中最为风光的时刻吧?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写完这首诗三年后,诗人便病逝于安徽当涂 。当然,《唐摭言》中还有一种记述,说李白是醉入采石江中捉月而死 。嗯嗯,人间谪仙确应如此 。
梦总是要醒的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说的便是梦醒后的情景 。人若酒醉,又何惧风凉?看来酒虽然上头了,心里却一直是清醒的 。醉能忘忧,而求醉不得,这该是多么深的无奈?“吹人舞袖回”,看似风度翩翩、潇洒自如,却难掩走时的仓惶与狼狈 。楼高无遮,秋风肆虐,不但将诗人从梦中吹醒,更将诗人轰下高台 。原本的散心之游,就这么草草收场了 。这仿佛是现实在以这种方式给予诗人迎头痛击 。
明朝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评此诗曰:情中含情,飘飘欲举 。噫,好一个“情中含情,飘飘欲举”!同题的诗九年后杜甫亦作过 。与杜甫诗的沉郁苍凉相比,李白诗就显得特别潇洒豁达 。若联想起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则与杜甫的忧国忧民相比,李白就显得特别没心没肺了 。可是啊,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当我们深入分析进去,就会发现,李白此诗,真是字字句句都那么轻松自在,字字句句都那么辛酸苦涩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理解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翻译及赏析】有人会问,您是不是过度解读了?看看他这年冬天写的《望鹦鹉洲悲祢衡》我们就知道了 。从遇赦后的《早发白帝城》,这一路下来,诗人的心情从刚开始的狂喜,应该是变得越来越消沉 。本诗就是在诗人内心隐藏的忧郁尚未爆发时所作 。那又有人会问,既然如此,此诗是不是显得匠气太足了?不然!若李白在世,看到我的分析,怕也会讶然:我真的这样想过吗?作为一代诗仙,其炼字炼句早已臻于化境 。因此,看似漫不经心的未经雕琢的词句,无一不是他潜意识的真实反映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意识与文学素养的载体 。情感越真挚,文学素养越高,作品就越如神来之笔,浑然天成 。
在“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里,虞姬在自刎前作了一首著名的《和垓下歌》 。最后两句诗云:“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句“大王意气尽”便道出了楚霸王不肯过江东的真实原因 。此即所谓心灰意冷、哀莫大于心死也 。我观杜工部《登岳阳楼》与李太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亦有此等绝望之气 。而果不其然,两人都分别于诗成两三年后病逝 。真可哀也!
【译文】
于岳阳楼上望天涯,知心力目力终有穷尽时 。
洞庭湖与远去的江水相连,细弱的花枝上沉甸甸的花朵 。
姑且将愁心付与大雁,任它似引弓把弦拉满 。
玉兔东升,山影重重,隐约间万马摧城 。
看破军,就在这城头宴饮!美酒从天庭传下,仙人同席 。
云雾缭绕,众星捧月,恰似当年,高力士脱靴 。
凉风乍起,星河寥落;仙班散尽,遍地狼藉 。不如归去吧!
风驻危楼,梯阶空响;袍袖舞摆,如断鸿零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