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 。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那么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
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 。”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
(1)“情、景、理”融合 。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 。这就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 。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 。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
(3)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
苏轼简介【苏轼的赤壁赋赏析1000字 赤壁赋赏析和感悟】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
- 1982年狗巨蟹座爱情运势-属狗的巨蟹座今年爱情怎么样
- 1982年狗男婚姻运势-1982年男狗一生的婚姻和命运
- 1982年狗运势2022-1982年狗年2022年的运势
-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 关于茶的诗句与名言 描写茶的诗句有哪些
- 赞美老师的精美短句 赞美老师的优美句子
- 关于霜降的古诗词和古诗赏析 霜降的诗句古诗大全
- 描写春雨的优美句子 写春雨的诗句有哪些
- 一句话形容柳树的句子 形容柳树优美短句子
- “门前有破屋,三年一场哭”,啥意思?古人说的有道理吗? 大门前有破屋的风水怎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