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中秋节的古诗 中秋节古诗句精选

中秋节是传统佳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情感丰富的诗人们自然不会错过中秋节,为人们留下了诸多文采飞扬的中秋好诗词 。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哦!今天我和大家分享4首妙不可言的中秋古诗,不但有文采,而且有意境,让人拍案叫绝 。
第1首,《中秋月》: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 。这首诗基本上都是写景叙事,最后两句则转为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于中秋节的感慨 。
首联用了中秋节常见的“桂花”意象,花香月圆,正是良辰美景清秋时刻 。颔联说中秋节一年一度,乃是月亮最美的时候,就算是离开家乡万里之外的人,也能够从月光处得到蕴藉,缓解思乡之苦 。
颈联具体写人们在中秋节的思乡想家之情 。人在边城,向来是比较孤独的,因而对于中秋节的月分外喜爱,站在高楼望着天边月亮,久久不愿离开 。
故乡看到的月亮和边城看到的月亮是同样的,正因为如此,月亮才成为承载相思的载体,成为了思乡文化的意象 。
而尾联两句,则把颈联的事迹放大,把思念的情绪拓展:“这一天,月华流转,无论身处何地,人们在月光下,哪能不起相思之情呢?”余味悠悠,可以反复咀嚼 。
我们看这首诗所用词汇,全都是平常所见,没有什么华丽晦涩的词语,也没有什么用典的地方 。但是我们感觉这首诗,还是很有文采的 。可见,诗歌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词汇,而是结构和意境 。
第2首,《中秋对月》: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 头 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曹松 。曹松的名气不大,但是大家一定听过他的名句:“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善于从寻常事物中找出诗味,另辟蹊径,体现了诗人独有的慧眼与慧心 。
我们看这首诗,就是一首既有文采又有意境的好诗 。前两句很好理解,就是八月十五月亮圆,耐心等待月亮从海上升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而这首诗精彩的在于后两句,有一种推陈出新之意,令人一见倾心,佩服诗人的才华与情思 。诗人说:“月光是最无私的,不管是天涯还是海角,月光都不会遗漏一户人家 。”
普天之下,能有如此温柔与公正者,非月光莫属了吧?而中秋的月亮又特别圆,月光又特别明亮,该是何等安慰人心呀 。就算心中有愁绪的诗人,对着月光,也得到了满足 。
第3首:轻烟薄霭九霄寒,素月浑如隔 縠 看 。此夕洞庭应更好,谁能从我跨青鸾?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这一年的中秋节,前半夜月亮被云雾遮住,夜半后没有云雾,而月色微淡,陆游赞叹:“尤为绝景”,便有了这首诗 。
中秋月色被薄薄的云雾遮住,陆游认为月亮好像是蒙了面纱的美人,琵琶遮面,最是风姿迷人 。
于是陆游放飞想象:“我在此处看到月色,已经如此动人 。如果身在洞庭湖,饱览月色,该是如何赏心悦目的奇景呢?我多么希望自己乘坐青鸾,飞往洞庭湖赏月呀 。你们有人能陪我一起吗?”
这首诗文采飞扬,关键是想象力突破天际 。在月色之下,陆游幻想自己能够飞天而行,能够于宇宙间感受天地之美,感受天人和谐,这是一种诗人的独特幻想,令人无比羡慕 。
第4首,《依韵酬叶道卿中秋对月二首·其二》:孤光千里与君逢,最爱无云四望通 。处处楼台竞歌宴,的 能 爱月几人同 。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 。当时这个“叶道卿”写了一些中秋诗,范仲淹要按照叶道卿的韵脚写和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