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赠母校与恩师祁寿星
卅载归来喜泪奔,振衣九叩谢师恩 。
校区曾铸儿郎梦,绛帐长萦学子魂 。
树慧滋兰强国脉,抡才擢德耀儒门 。
当年一点寒灯在,不惜清光照故园 。
专家点评
学校是教育的场所,恩师是施教的主体 。孔子开私学,门墙甚众,被奉为 “至圣先师”,享以“素王”之号 。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的人生三乐之一,就一般人而言,求学路上如能得良师指授,其乐亦大抵相当 。正因为如此,历代敬谢师恩的篇章不少,如今,“教师节”更是成为一年一度的行业性节日,但连母校与恩师一并赠之的作品,却并不多见 。此诗制题过于宽泛,似有可议之处 。察其内容,据首联交待,此诗的写作背景是“我”毕业三十年后重返母校,叩谢师恩,颔联“校区”“绛帐”分点诗中的“母校”与“师”,颈联“树”“滋”“抡”“擢”,皆聚焦恩师而言,尾联“寒灯”“照故园”又并恩师与校园而言之 。作者在布局谋篇方面细加剪裁,颇具匠心,值得肯定 。但“母校”与“恩师”并言,本来就容易陷于照顾不周的窘境,因为这两个名词看似具体,实则抽象,故定欲强作此题,似乎出以组诗的面目较为恰当,则此诗可为序诗,起总领作用,而以此为小题,内容未免隔膜,句与句之间,看似针线绵密,实际上却无法充分有效地传达对母校与恩师的情意 。
【祝福母校的诗歌简短精辟 给母校的赠言简短】诗歌乃至一切文学作品中,任何情意都必须借助语言来传达 。虽然言不尽意时常付诸讨论,但辞达则是对诗文语言运用的基本共识 。此诗语言使用相当大胆,词语混搭的特征至为鲜明 。典故如“绛帐”“树慧滋兰”,书面语如“振衣”“九叩”“抡才擢德”“故园”,与口语如“儿郎”,新词汇如“母校”“恩师”,甚至网络词汇如“泪奔”等纷至沓来,雅俗并置,新旧同堂,种种复杂之情,欲借此以尽之,事实上却适得其反,辞难达意 。“振衣”,见于《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 王逸注:“去尘秽也 。”后遂以“振衣”指抖衣去尘,整衣,这里表示叩拜之前的动作,以示恭敬 。“叩”,本义是敲打,这里指身体拜倒,以头触地,九叩是行至恭至敬的大礼 。“绛帐”即“红色帐帏”,典出《后汉书·马融传》,东汉马融学识渊深,常在高堂上设置红色帐帏,为生徒讲学 。“树慧滋兰”,“慧”应作“蕙”,见于《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屈原曾掌教召、屈、景三族子弟,后世遂以滋兰树蕙喻指培养学生 。“抡才”也作“抡材”,指选拔人才;“擢德”出自《庄子·拼拇》:“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 。”成玄英疏云“擢,拔;谓拔擢伪德,塞其真性也 。”这里与“抡才”意思相近 。尾联暗用“传灯”之典,佛教称佛法能像明灯一样照亮世界、指引迷途,故“传灯”比喻传授佛法,此处喻指恩师传授知识与学问 。
典故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语汇,往往字少意丰,表现力强 。如果使用得恰到好处,不仅能增强表情达意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形成语言风格上的典雅之美 。我们通过对此诗使用的典故稍加检视,不难发现,虽然多数典故的语义指向并无瑕疵,但合而观之,也暴露了典故运用上的一些问题:一是堆砌,如连用马融、屈原之典;二是指向不明,意思隔膜,甚至误用,如“抡才擢德”指选拔与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本是人事部门与人事官员的职能,而非母校与恩师之责,结句的“故园”似指“从前的校园”,亦较牵强;三是过雅与过俗的词语大量混用,给人一种语言风格上的分裂之感 。此外,“儒门”虽然说不上是典故,“耀儒门”却似乎并不相符合当今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 。
- 莫言人性经典句 莫言的获奖感言原文
- 人生拼搏正能量励志句子 激励人上进的古诗词
- 关于读书的唯美短句 赞美读书的诗句古诗
- 关于美食的好词好句 形容美食的词语
- 保护环境的优美句子 珍惜水资源的句子
- 感恩老师最暖心句子 赞美老师的语句简短
- 生活简单精致句子 形容生活的句子唯美
- 时间过得真快经典句 形容时间快的句子唯美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 翟志刚在太空出差会看剧听歌
- 李子可以蘸辣椒面吃吗 李子蘸辣椒面的吃法有几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