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菊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赏菊相传起源于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 。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言“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亦写过不少与菊花有关的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菊开林耀” “秋菊有佳色”等 。自梁朝萧统推崇陶渊明起,后世对陶渊明“隐逸之风”日益推崇,菊花也成了“花之隐逸者”而为文人雅士所推崇 。菊花盛于秋季,故而在重阳佳节,与三两诗友赏菊赋诗逐渐成为重阳节一项重要的习俗 。
2.饮菊花酒
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
菊花酒,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造而成,在古代被视为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这一习俗的起源说法不一,其中较有名的依然与陶渊明有关 。南朝檀道鸾《续晋阳秋》载:某年重阳,陶渊明在家中东篱下弹琴赏菊时,忽然想要饮酒 ;恰好有一白衣使者挑担前来送酒,于是立即畅饮,并写下名诗《九日闲居》 。元卢挚的散曲《沉醉东风?重阳》中的“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就用了这个典故 。
3.插茱萸,簪菊花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宋?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
茱萸在古代被视为辟邪物品,有外号辟邪翁,而这又与重阳节的起源之一有关 。相传东汉时期在汝河地区出现了一个传播瘟疫的瘟魔,害死了很多人 。一个名为桓景的青年自告奋勇去寻找除魔方法,得遇仙人,仙人教他除魔方法,并赠予他茱萸与菊花酒 。桓景回到家乡,让亲友插茱萸,饮菊花酒,酒可防瘟疫,茱萸则让瘟魔不敢近身 。在九月九日这一天,瘟魔来到,桓景与之搏斗,最终将它杀死 。此后,茱萸就成了重阳辟邪之宝物,宋代宋祁的诗句“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虽为调侃,但也可证插茱萸辟邪是古代重阳习俗 。
相比而言,重阳簪菊花虽然没有插茱萸那样传奇的故事,但也是重阳节一项重要习俗 。古代女子本就爱簪花,而重阳时节,菊花开遍,爱美之人怎能忍住不折一朵簪于发间?或许还要问问夫君“吾与花孰美” 。到了宋代,统治者将赐花当作一种荣誉与恩宠,簪花之风亦在民间盛行 。苏轼就曾写自己簪花的趣事: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当然,因为重阳节逢双九,与“久”谐音,重阳簪菊也有了祈求长寿之意 。
4.登高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登高是重阳节的又一重要习俗,重阳节也因此被称为“登高节” 。重阳登高有辟邪、祈福之说,除去这些寓意外,重阳时节秋高气爽,登高寻秋实为一则雅趣 。然而,古代游子于佳节登高,怀人思乡,不免悲从中来 。故而重阳登高之作常有悲音,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其余如王勃的“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李煜的“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朱萸香坠 ”也都可会古人登高之意 。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古诗朗诵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翻译】
- 1981年九月出生人运势-1981年出生一生运势
- 1981年九月生人运势-1981年9月属相
- 1982年农历九月狗运势-1982年9月的狗
- 1982年狗狗九月份运势-1982年狗狗九月份运势如何
- 古诗词详细解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解释译文
- 9月9日是什么纪念日子 九月有哪些节日和纪念日
- 1955年阴历九月初六运势-农历九月初六的命运
- 1969年九月初七出生运势-
-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由来他的习俗有哪些描写他的诗句又有哪些?
- 10月十九日星座运势-十月十号 星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