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武汉工程大学:着力推进“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创新与赋能:
激活“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之“本源”
学校不断深化以“三实一创”(实训、实验、实习、创新)为核心的“两型两化”(创新型、复合型、工程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探寻“行业特色大学”向“学科特色大学”转变的“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培养路径 , 促进校内外、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 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 形成了“一体系四融合六支撑”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思路 。
学校以湖北区域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 , 以建设“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试点为抓手 , 一方面优化校内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 为跨专业、跨学科交叉培养“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推进以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的科学化、规范化运行和管理 , 建立教育、培训、研发一体的共享型协同育人平台 , 为师生提供一流实验场所及软硬件环境 , 实现人才培养的溢出效应 。
学校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工作 , 依托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光学信息与模式识别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智能产线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视频图像与高清投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 , 面向国家和湖北省的重大需求 ,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科技创新重大专项、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科研项目 , 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
学校以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为基础 , 创建了湖北省高校首支机器人足球队 , 连续14次获得世界机器人足球比赛冠军 。 2021年 , 学校与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5G智能巡检机器人亮相2021中国国际数字与软件服务交易会现场 , 获得中国数字与软件服务最具竞争力产品奖 。 近年来 ,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在“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以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等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作者:张彦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