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分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茅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茅草屋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草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草堂
作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茅屋为秋风所破
诗圣著千秋
杜甫像
杜甫
二、重点诗句解析: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分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3、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诗人由己及人的情感过渡: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6、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抒发作者忧国忧民、推己及人、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尽欢颜 。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
10、再写出一句能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11、“古仁人”忧国忧民的诗句: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陆 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三、赏析
(一)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实写)
“怒号”二字从听觉角度写出了秋风之猛烈、之大、之狂、之无情 。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卷”字从视觉角度写出了秋风之肆虐和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全句衬托了诗人愁苦的心情,为后文写屋漏遇雨和自己境遇之惨做铺垫,进而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
“飞”“洒”“挂”“飘”“转”“沉”刻画出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
“老”的含义: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 。
“归来倚仗自叹息”,作者在叹息什么?
A、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日子怎么过?
B、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
C、叹战乱给人造成的痛苦 。
群童抱茅仅仅是“欺我老无力”吗?
不是 。因为这些儿童家里也一定穷困,这样写为结尾“大庇天下寒士”埋下伏笔 。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