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 , 蒙牛正式注册成立 , 名称为“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 注册资本100万元 , 全部是牛根生夫妇出售伊利股份的钱 。 蒙牛一成立 , 很多在伊利工作的老下属就分批叛逃 。 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为了“黑暗”而放弃“光明” , 他自己也不能保证蒙牛会有光明的未来 。 然而 , 老人转过身去 。
在呼和浩特一栋53平米的建筑里 , 牛根生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 , 蒙牛的传奇就此拉开帷幕 。 牛根生深知自己的弱点是“没有市场 , 没有工厂 , 没有奶源” , 而优势是“人才” 。 这群追随牛根生的人 , 都是业内顶尖人才 。 牛佬决定采用“虚拟管理”的方法 , 用“人才”换取“资源” 。
1999年2月 , 牛根生通过秘密谈判与哈尔滨某乳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 牛根生派出8人接管公司 。 通过他们的管理 , 给这家企业带来了很好的效益 , 同时蒙牛的产品也是这家工厂“新鲜出炉”的 。 1999年1月至4月 , 在呼和浩特的牛根生 , 在哈尔滨工厂远程指挥一个8人团队 , 开始生产第一批蒙牛产品 。 同时 , 他在远离呼和浩特和灵儿县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工厂 。
奇怪的把戏 , 血腥的战斗 。
伊利已经统治了市场 , 蒙牛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 为了扩大蒙牛的知名度 , 牛根生深知依靠常规的营销方式很难实现重大突破 , 只能出其不意地取胜 。 蒙牛提出“打造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构想 。 当然 , 当时伊利是内蒙古乳品市场的第一品牌 。 蒙牛默默无闻 , 连前五都挤不进去 。 但是 , 牛根生的优秀就在于此 。 蒙牛通过立标杆为伊利 , 让消费者通过伊利了解了蒙牛 , 并留下了一个印象:蒙牛似乎也很大 。
1999年4月1日 , 呼和浩特人民觉醒了 , 呼和浩特主要街道旁的300块广告牌全是蒙牛的广告:向伊利学习 , 为民族工业而奋斗 , 为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而奋斗!一石激起千层浪 , 300块广告牌同时入市 , 自然掀起了巨大的市场浪潮 。 “蒙牛”成为内蒙古人热议的话题 。 人们记得蒙牛 , 它也是内蒙古乳业的第二品牌 。
5月1日 , 当人们在讨论蒙牛的余热时 , 蒙牛的48块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 。 当然 , 牛根生明白是竞争对手干的 。 聪明的人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 , 把危机变成机遇 。 牛根生砸广告牌事件再次提高了社会关注蒙牛的热情 , 蒙牛开始变得“更神秘、更美丽” 。
广告牌可以砸 , 但如果广告印在产品包装纸上 , 对手应该无可奈何 。 于是 , 蒙牛在冰淇淋的包装上印上了“为民族工业而奋斗 , 向伊利学习”的字样 。 蒙牛表面上看起来是免费为伊利做广告 , 实际上是为自己做广告 。 默默无闻的蒙牛只是利用了伊利大企业的“潜力” , 获得了自己的“名号” 。 牛根生白手起家 , 饱受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 , 所以才在重重围剿中杀出一条血路 。 蒙牛乳业凭借牛根生过人的智慧实现了快速发展 , 从最初的“优势”转变为“实力” 。
乳业天才 , 创造辉煌 。
牛根生深知自己无法在市场上对抗伊利 。 他在深圳定下了第一个目标 。 伊利刚刚在这里被打败 。 伊利采取了先在媒体做广告 , 再在超市跟进的策略 , 结果彻底失败 , 因为深圳老百姓基本认可了国外品牌的味道 , 伊利为此支付了几百万的广告费 , 但是失败了 。
知道了牛根生身上伊利的缺点和伊利优点的弱点 , 他决定采用另一种战术:蒙牛各行各业的人都穿着蒙古服饰 , 扛着横幅和标语来到各个社区门口 。 横幅上写着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纯天然无污染牛奶 。 你不喝是你的错 。 你喝完不买是我的错 。 蒙牛所有产品 , 居民免费品尝 。 于是 , 社区居民一喝好 , 一到超市就会问 , 蒙牛的产品在深圳各大超市突然火了 。
- 赞美老师的最佳古诗 教师节诗句古诗大全
- 现在老人们都挺孤独的,很多子女不愿意和老人一起生活,怎么办?
- 多年没住的老房子为什么怕 老宅长时间不住人 风水
- 现在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根本不会,是父母给做的,这样有意义吗?对此你怎么看?
- p2p搜索器网页版 手机|老司机的福利
- 人这一辈子会不会遇到一个互相喜欢的人,可以相伴到老?
- 老房子拆了一半剩一半住着风水好吗 农村老房子拆应该注意那些风水
- 车老是被撞风水怎么办 新车总是被撞是风水问题吗
- 人老了为什么喜欢养花种菜,从心理学角度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 上课说话检讨书500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