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阿祥指出《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地名有这样一些特点:数量多,地域广,资料价值高,而且形象生动;围绕地名所作的研究非常广泛,探讨通名,解释专名,考原讹变,罗列别名,提示沿革,核定地望,描述实体,认识规律,总结经验(胡阿祥,1998:61-69) 。该文特别指出,徐霞客在地理学上最重大的成就,是关于岩溶地貌的考察,而在广泛考察的基础上,他所厘定的一批岩溶地貌通名,如阱、眢井、盘洼、环洼、天池、伏流、天生桥等,定名科学,有的在地学中沿用至今 。而且,更为可贵的是,该文指出《徐霞客游记》对一些易引起误解的地名通名,或阐说含义,或对比分辨 。如庐山白鹿洞,“五老峰前一山坞也”(《游庐山日记》);其实赣、湘等省的洞,多“乃山环成坞”(《楚游日记》);又广西的峒,亦不作洞穴解,“石当山回水曲处,故曰峒”(《粤西游日记二》) 。农村的集市,“贵州为‘场’,云南为‘街子’,广西为‘墟’”(《滇游日记三》),也随地而异则名称不同(胡阿祥,1998:64) 。
胡阿祥(1998:65)还指出,《徐霞客游记》还提到了不少非汉语地名 。例如“候夫龙英,因往游飘岩”,徐霞客注释为:“土人名曰飘、峭 。所云‘峭’者,即山之称也”(《粤西游日记三》) 。飘(音 piǎ)、峭(音qiǎ),皆壮语“石峰”之谓 。而“又西转而下者一里半,有铺肆夹路,曰革纳铺”中,徐霞客注释为:“土音‘纳’俱作‘捺’,至是而始知所云‘捺溪’、‘倪捺’皆‘纳’字也 。惟此题铺名”(《黔游日记二》) 。可见,之所以有这样的不同,关键原因就它们与壮语地名的汉字写法不同 。
胡邦波、汪前进(1986:68-70)考察了《游五台山日记》、《游恒山日记》、《游嵩山日记》和《游太华山日记》,指出《徐霞客游记》中的地名具有多种类型,如按地名所指对象的地理属性划分,有属于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的,有属于人文地理实体名称的;按所指政区的等级划分,则由省级地名、县级地名、村镇级地名;按地名的社会功能划分,有标准名称、有别称、有政区全称、有政区简称、有俗称;按地名命名的缘由划分,有以形态命名的、有以方位命名的、有以反映曾发生过的事件命名的,还有大量以宗教信仰和传说命名的;而且《徐霞客游记》中所记地名的定名定位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例如这四篇日记中的230个地名中,定名定位均准确或基本准确的达200个,占地名总数的87%,由于自然环境变迁的影响有些地名已消失或有部分地名不在考察区域内等原因,有10个地名未找到,只占总数的4% 。
3.3 熟识地理学术语、借鉴平行文本,翻译学术化地理学家陈述彭(1986:8)指出,《徐霞客游记》与一般的文学作品迥异,因为它特别注意地名、术语的规范,使该著作有着相当的严谨性,例如书中的地貌词汇如坞、川、壁、峡、崖、坎、陇、冈、塍、园坞、悬崖、绝壑和嶻嵲之峰等 。另外,他还指出可用“坞”作为山间盆地(Intermountain Basin)的专有名词,因为“下望其坞甚深,而中平如砥,良畴远村,交映其间 。其坞大而圆,乃四面小山环围而成者,不比他川之沿溪成峡而已”(《滇游日记九》) 。而陈述彭(1986:8)指出,用这一术语来指称云南高原上的“坝子”,是相当确切的 。岩溶学(喀斯特地貌)中的术语“doline”,通常译为“陷穽”或“漏斗”,陈述彭认为不如《徐霞客游记》中经常使用的“氹”字,既音同又形似,实为妙译 。
基于以上认识,翻译时应该熟悉岩溶学术语和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遇到相关词汇必须查阅岩溶学专业词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溶地质术语》(GB 12329-90)等或者是查阅司薇婷等外国专家学术论文中的术语表述 。
- 湖上宋徐元杰古诗拼音 湖上徐元杰古诗意思
- 送徐无党南归序逐句翻译 送徐无党南归序翻译
- 卖韩国饰品在哪进货 韩国饰品代工厂
- 徐海星最佳现场 自己徐海星
- 天龙八部ol主题曲所向披靡 天龙八部ol歌曲
- 为什么男人的三十岁是而立之年,女人却是半老徐娘?
- 泪奔!徐州10年房价涨幅曝光!最高涨了14951元/㎡ 徐州中铁未来城房价走势
- 徐州九里区龟山汉墓楚王陵的墓主到底是谁?
- 写小学作文怎样列题纲?
- 徐某杀害妻子后,二十多天他是怎么做到一日三餐和小女儿相处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