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4.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5.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卷石底以出 。(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
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
2.省略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
(六)成语积累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
(七)名句积累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四、问题归纳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 。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 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
2. 第二自然段所写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澄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 。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 。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 。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 。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 。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
3.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 。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 。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 。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
4.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 。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
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
6.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 两小儿辩日全文意思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简短
- 春夜喜雨全文解释 春夜喜雨古诗带拼音朗读
- 兰亭集序的意思 兰亭集序翻译全文翻译
- 卜算子全文解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逝东的意思
- 大学语文老子五章全文解析 老子五章翻译及原文
- 李白清平乐有几首 李白清平乐三首全文及赏析
- 从军行其一全文解释 从军行王昌龄带拼音版
- 与朱元思书全文解析 与朱元思书翻译最短的
- 读诵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朗诵全文原文
- 登飞来峰全文解析 登飞来峰拼音版古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