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全文解析 劝学的中心论点原文( 二 )


輮(róu):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
规:圆规,画圆的工具 。
虽有(yòu)槁暴(pù):即使又晒干了 。有,通“又” 。槁,枯 。暴,同“曝”,晒干 。
挺:直 。
受绳:用墨线量过 。
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就,动词,接近,靠近 。
日参(cān)省(xǐng)乎己:每天对照反省自己 。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 。省,省察 。乎,介词,于 。
博学:广泛地学习 。
日:每天 。
知(zhì):通“智”,智慧 。
须臾(yú):片刻,一会儿 。
跂(qǐ):踮起脚后跟 。
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
疾:声音宏大 。
彰:明显,清楚 。这里指听得更清楚 。
假:凭借,利用 。舆:车厢,这里指车 。
利足:脚走得快 。
水:游泳 。
绝:横渡 。
生(xìng)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通“性”,天赋,资质 。
明:明达 。
行无过:行为没有过错 。
跬(kuǐ):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等于现在所说的一步、古人所说的半步 。步:古人说一步,指左右脚都向前迈一次的距离,等于现在的两步 。
骐(qí)骥(jì):骏马,千里马 。
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 。
驽马:劣马 。
驾:古代马拉车时,早晨套一上车,晚上卸去 。套车叫驾,所以这里用“驾”指代马车一天的行程 。十驾就是套十次车,指十天的行程 。此指千里的路程 。
舍:舍弃 。指不放弃行路 。
锲(qiè):用刀雕刻 。
镂(lòu):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
蟹六跪而二螯(áo):螃蟹有六只爪子,两个钳子 。
六跪:六条腿 。蟹实际上是八条腿 。跪,蟹脚 。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面 。螯,螃蟹等节肢动物身前的大爪,形如钳 。
蛇鳝:异文“蛇蟮” 。
赏析:
开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 。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 。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阐述 。
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 。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
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 。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 。论断句中的“日”字,与起句“学不可以已”的“已”字,紧密呼应,突出了要“知明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