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全部解析 秦观踏莎行名句

秦观是北宋词人中,长的很豪壮,但作词很婉约的词人 。
在我们的印象中,秦观大概是个身材清瘦皮肤白皙仙气飘飘的书生,这来源于秦观那些轻灵的悲伤的婉约的词作,来自于他那些美丽的爱情词,来自于传说中他和苏小妹的爱情 。但,这一切都是假的 。
首先,秦观是一个长相粗暴的汉子 。是大胡子,黑大个,长得一点都不婉约 。
第二,秦观一开始并不想做个词人,更不想做个婉约派的词人 。同宋朝其他词人一样,把词看成是“小道”,而他们的理想是进入朝堂,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但最终,秦观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他的词被元好问讽刺为女郎诗,他又被誉为婉约派的大宗师,还被人与晏几道一起说成是“古之伤心人” 。
第三,秦观其实与晚唐的李商隐一样,被人披上了婉约朦胧的外衣 。但他们的志向却是治国安邦平天下 。秦观饱读兵书,曾经向朝廷上书,纵论天下大事,俨然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战略思想家 。
但是,秦观的一生,终于没有活成他想要的样子 。秦观的一生始终与老师苏东坡命运相连,作为苏党的重要成员,苏东坡被贬,就意味着秦观被贬,而且比苏东坡远,比苏东坡惨 。
于是,怀才不遇的秦观,由一个豪气干云的壮汉变成了悲悲切切的“女郎”,他不再奢望朝堂,不再渴望塞上,而如同柳永一般,一转身游走于歌儿舞女之间偎红倚翠,写悲悲切切的情怀,写红粉的情歌 。于是,秦观成了“古之伤心”人,成了北宋一等一的情歌王子,成了诸多歌女心中的白马王子 。
秦观的词充满了悲伤的味道,他的词中总是“飞红万点愁如海”,总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哀愁 。主要是因为他理想的破灭,前途的无望,终日处于被贬之中,从一个异乡,走向另一个异乡 。在这种天涯孤旅的情绪的笼罩之下,秦观写下了他最悲伤的一首词 。因此,这首词可以作为秦观古之伤心人多代表作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写这首词的时候,秦观得到了一个坏消息,不过,坏消息对秦观来说已经是生活的常态了,他被从贬谪之地郴州,被贬往更偏远的地方 。距离朝廷和家乡越来越远,这意味着他的未来更加绝望 。秦观不是王昌龄,王昌龄能在绝境中写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他也不像老师苏东坡,旷达的苏东坡无论到了哪里,都能泰然处之,因为他坚信“心安之处是吾乡”,而秦观天生就是个悲伤的种子,因此,无边的愁绪让他的这首词更加伤感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伤心人写的一首伤心词 。
但这首词没有说愁,因为诗词贵在含蓄,要是那词搞成愤怒摇滚的话,那么就失去了词的味道了 。秦观用他悲伤婉约的风格,一开始就为我们营造了低沉忧伤的意境 。
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假如我们把秦观的人生看成是一座楼台的话,那么这座楼台没有阳光的照耀,甚至连“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都没有,而是被笼罩在看不见前路的浓雾之中 。浓雾笼罩,见不到路,也无法呼吸 。这是他悲剧人生的一个隐喻 。
【踏莎行全部解析 秦观踏莎行名句】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这同样是伤感的隐喻 。在秦观看来,人生的河流,既没有舟楫,也没有渡口,自己向往的桃花源更是无处寻觅 。在这样的时刻,秦观的愁思与伤心达到了定点 。让人更加伤心的是,周围一切的景物似乎都被蒙上了伤感的气氛——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时节,孤独的秦观独居在孤寂的客馆,而此刻,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