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翁家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放翁家训文言文翻译

为了方便看 , 原文部分用图片贴出 。
文章内容介绍在最后 。
原文:
译文:
我家在唐朝作过宰相的一共有六人 , 都廉洁正直、忠诚孝顺 , 世代流传下美好的名声 。想到后世子孙不能够侍奉伪朝、苟且地贪图富贵 , 因而羞辱先人名声 , 便弃官不做 。
原文:
译文
向东迁徙渡过长江 , 沦为一般老百姓 。孝顺友爱的品行在家中推行 , 忠诚守信的名声在乡里显扬 , 家法令人敬畏 , 很久都没有改变 。宋朝兴起后 , 天下一统 , 陆家于是与时代一道兴盛 , 此后百余年间 , 文豪名儒相继出现 , 或位列三公 , 或官拜九卿 , 子孙也都致力于仕途或潜心于治学 , 代代相承 , 从此 , 又成为宋朝世家大族 , 可以说是昌盛无比了 。
原文:
译文:
然而我对于这种情况私下里仍有惧意 , 天下之事 , 常常有在困顿贫乏中成功 , 而在奢侈享受中失败的情况 。我在童子时 , 先父曾谆谆教导说 , 太傅出入朝廷四十多年 , 终身未曾积累更多的财产;家人有稍微改变旧俗的 , 就很不高兴;晚年时回到鲁墟老家 , 旧房子连一根椽子也没有增加(就继续居住) 。
原文:
译文:
祖父楚公少年时尤其贫苦 , 衣带破旧 , 就用绳子接续断裂处 。祖母秦国夫人曾经作了一件新襦裙 , 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才能做成 , 有一天不慎打翻粥饭弄脏了它 , 竟至于哭泣着不肯进食 。小姑嫁给石家人 , 回娘家探亲 , 食物中有笼饼 , 她立即起来道歉说:“我浑浑噩噩的 , 都不知道是谁过生日 。”
原文:
译文:
旁边的人有的偷偷发笑 。楚公叹息说:“我家从前 , 好几天都喝粥 , 每年过节或生日时才吃笼饼 , 你们这些人又怎么知道呢?”当时楚公已经显贵了 , 却还是以喝粥吃饼作为泰然之事 , 像这样愀然叹息 。我出生得太晚 , 所听说的事情已经很简略了;然而比我更年轻的陆家子弟 , 又将要不再听闻这些事了 。
原文:
译文:
而旧时的家风此时已经毁坏严重 。子弟们厌恶粗茶淡饭的贫寒生活 , 向往肥肉精粮的富贵生活 , 常常还把以前的事当做忌讳不让孩子们听闻 。这样家中风气放任而不能再恢复 , 并且有把子孙陷入危险受辱之地 , 沦落为市井小民 , 降低身份至奴仆中的危险 。回想从前祖先们父子兄弟致力于耕织种桑 , 安居乐业而终身不必愧疚后悔 , 这是可以重新恢复的吗?
原文:
译文:
唉!做官而到公卿大臣 , 是命运使然;退居山野而成为农夫 , 这也是命运使然;如果屈节用来求得显贵 , 出卖自己奉行的道德准则来谋取利益 , 这是我们家的人所深深感到耻辱的啊 。子孙们都以之为戒 , 还没有毁坏家风的端倪 。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文章主要内容
【放翁家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放翁家训文言文翻译】这是陆游为所作家训写的序 。陆氏家族至陆游时 , 已数世为官 , 家中子弟 , 自幼养尊处优 , 逸裕安乐 , 不知艰难 , “厌黎藿 , 慕膏粱” , 对先人的节俭讳莫如深 , 这不能不使陆游深感忧虑 。他以为 , 骄奢之风一长 , 则陆氏子弟“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之虞 , 因而 , 他在本文中对子弟作了语重心长的劝诫 。这篇序文 , 简略地写了陆氏家世 , 又历叙其先人节俭的事实 , 希望子孙能保持陆氏家族节俭的传统 , 并指出了“天下之事 , 常成于困约 , 而败于奢靡”的道理 。同时 , 他又告诫子孙:“挠节以求贵 , 市道以营利 , 吾家之所耻” , 千万不能做此等有辱门庭之事 , 更不能毁了陆氏“廉直忠孝”的家风 , 以保持陆氏的家业长盛不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