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好词好句欣赏 西游记读书笔记摘抄

《西游记》吴承恩导读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 。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 。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
作者
吴承恩(1500年—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 。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现淮安市淮安区人) 。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著有《西游记》、《禹鼎记》、《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
读书笔记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
1.选自:《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点评:有了这一段的对话,才会有后文八戒死心場地的跟着唐僧的故事 。
摘抄:行者哪里肯放,执着棒,只情赶来,呼呼吼吼,喊声不绝,却赶到那藏风山凹之间 。正抬头,见八戒在那里放马 。八戒忽听见呼呼喊声,回头观看,乃是行者赶败的虎怪,就丢了马,举起钯,刺写着头筑 。可怜那先锋,脱身要跳黃丝网,岂知又遇罩鱼人 。却被八戒_钯,筑得九个窟窿鲜血冒,一头脑髓尽流干 。
2.选自:《镇元仙赶捉取经償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点评:说明了孙行者除了大大咧咧的另外面,他还是十分的谨慎,小心的 。
摘抄:大仙道:“”唐三惹做大不尊,先打他 。”行者闻言,心中暗道:“我那老和尚不禁打 。假若一顿边打坏了啊,却不是我造的业?”他忍不住,开言道:“先生差了 。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树也是我,怎么不先打我,打他做甚?
3.选自:《三惹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点评:整天辛辛苦苦赶路的日子,难免总会有一些抱怨 。但是取到经之后,回头想想一切总都是值得的 。
摘抄: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池道:“善哉!善哉!今年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清冈暗道:“这和尚在那口舌场中,是非海里,弄得肉眼凡胎,不识我仙家异宝 。”明月上前道:“老师,此物叫做人参果,吃一个儿不妨 。”三蔻首:“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 。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清风道:“实是树上结的 。”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