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氏奶粉最新事件2015( 二 )


究其原因,王欢认为外资品牌没有好的营销方案和政策实施,市场投入也没有大的改变,以往那些弊端继续存在 。“惠氏市场操作比较混乱,我经常分不清他们的销售人员是公司的还是代理商 。有些渠道专供产品在我们做出影响力后,会被惠氏的人拿去推广,变得满大街都是,产品代理半年或一年以后就会出现乱价现象 。相比之下,飞鹤、伊利、君乐宝等国产奶粉都在打击乱价行为,发展得都不错 。”
张连明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惠氏等外资奶粉的打法一直是不控货,“其结果就是每个门店都有这个货,为了抢夺消费者而互相杀价 。大家没钱赚,产品在门店里的主推意义就会下降 。很多消费者可能是被惠氏的广告吸引到店里,真正到店之后,店主就会推荐其他利润更高的品牌 。”
一位销售过惠氏奶粉的中小母婴店主告诉新京报记者,一些外资奶粉属于“通路货”,即各家门店都有进货,竞争激烈,价格完全透明,一罐奶粉仅能获利5-10元,且缺乏相应的获客成本支持 。相比之下,一些国产大品牌奶粉毛利虽然也不是很高,但厂家会变相提供后台费用支持,如买赠等,“这些都是利润” 。
“惠氏渠道太混乱 。”该母婴店主称,他曾经销售过惠氏旗下一款奶粉,产品建议零售价是299元,给母婴门店的批发价是270元,一些生产日期“较老”的产品给批发市场、部分母婴电商平台的批价是120元,而官方旗舰店促销价可以低到150元,“我们完全没有价格优势,所以现在很多外资大品牌我都不做了 。”

惠氏奶粉最新事件2015

文章插图
一位奶粉企业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与国外奶粉厂家直接对接商超不同,目前国内低线奶粉市场基本还靠渠道推动,“如果定价太低,渠道没有利润,也就没有动力去推你的产品” 。而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的市场竞争加剧,奶粉的获客成本还在增加 。据宋亮了解,如今增加一名新客的成本已经从2015年的300元左右增加到1000元左右 。
下沉市场难攻克
目前,惠氏旗下“启赋”系列已拥有“启赋蕴淳”“启赋蓝钻”“启赋有机”“启韵”“启赋敏适”“启赋铂金”等多个产品线,在OPN活性蛋白、有机、A2奶源、羊奶、低敏等多个细分领域均有占位 。
不过在宋亮看来,在大单品上不够聚焦,推出太多单品对市场造成干扰,正是惠氏的问题之一 。此外,一线城市作为惠氏核心市场,人口出生率相比三四线城市大幅下降 。而在“新国货”趋势下,很多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开始转向国产奶粉 。在三四线市场难以下沉、一二线市场失守的情况下,惠氏业绩下降在所难免 。
事实上,惠氏已意识到了自身渠道问题,并试图作出改变 。2020年6月,惠氏发布“臻朗”新品,期望像“启赋”一样至少成为10亿级以上的重磅产品 。在渠道操作上,惠氏表示“臻朗”将注重对渠道的严格管控,杜绝扰乱渠道秩序的行为;搭建全新的销售团队,团队成员均具有本土品牌操作经验,执行力强,有灵活的决策空间 。
2020年进博会期间,惠氏营养品大中华区总裁张甦毅也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惠氏是靠创新驱动定位于高端、超高端市场的品牌,近两年公司的创新速度没有跟上 。基于此,惠氏下一步将推出3款婴幼儿营养创新产品,利用跨境电商渠道向中国引进更多产品,同时采取专属团队运作和属地化经销商共建的模式,发力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下沉市场 。
根据雀巢2020财年报告,本土生产的惠氏臻朗品牌取得了良好进展,但在王欢眼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去年11月左右,有惠氏方面市场人员找到王欢,说惠氏臻朗配方好,公司会控价,“但我做了半年多,到目前并没有感觉到控区控价,卖得也不太好 。国内奶粉市场主要还是靠渠道驱动,经销商没有利润的话就不会再做惠氏的产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