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由来起源介绍
【端午节的由来简介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
端午节屈原的传说故事简单介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 。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
- 为什么有的人会对花粉过敏?
- 中国古代关于火的神话故事 关于火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 坚持的故事简短事例 坚持的故事简短
- 中秋美丽的传说简写 关于中秋的传说简短
- 不一样的江湖故事
- 陋室铭的意思是什么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 江上渔者全文解析 江上渔者的诗意
- 月夜全文的意思 月夜刘方平翻译和赏析
-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十大猛将是谁?如何排名?
- 分手了,我想问之前的那些情书怎么处理比较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