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边城创作背景 边城赏析和感悟( 二 )


翠翠从小与爷爷相依为命 , 爷爷将她拉扯长大 , 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爱 , 十多年过去了 , 小家碧玉初长成 。花季的少女 , 在最美好的年纪 , 萌生了朦胧的情愫 。
翠翠的天性纯真、自然 , 在她的自我意识中 , 爱也是纯真的 , 真挚的 , 他对傩送的爱超越了世俗、物质 , 她的爱像山涧溪水那般温婉透彻 。
翠翠第一次和傩送相识时 , 她骂傩送“悖时砍脑壳的” , 只因觉得傩送伤了自己的自尊 , 到后来 , 她得知傩送在“渡船”与“碾坊”中选择了“渡船” , 她高兴、欢喜 。在爱上傩送后 , 她拒绝了天保的求亲 。
然而 , 年少的爱情总是带着一丝苦涩 , 翠翠的爱情也亦如此 。
白塔的倒塌 , 傩送的离开 , 祖父的去世 , 一切的美好都已灰飞烟灭 , 一切的美好最终只能化作回忆 。翠翠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 悲痛又无力 。

“别语缠绵不成句 , 已断离肠能几许 。”
她无法改变什么 , 最后留给她的仅有等待和期盼 。
“到了冬天 , 那个圮坍了的白塔 , 又重新修好了 。那个在月下唱歌 , 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 也许‘明天’回来!”
这是小说最后的留白 。
回与不回 , 哪天回 , 不知道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结果是什么 , 也不知道 , 他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 也许明天回来 , “莫问天涯 , 也莫问归期” 。
“明天” , 一个充满希望的词语 , “永远” , 一个由无数个明天组成的词语 , 女孩对年青人的爱 , 对爱情的憧憬 , 寄托在那个“明天”身上 。
没有琼瑶小说里海誓山盟的誓言 , 没有金庸武侠小说里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颂歌 , 没有张爱玲小说里缠绵悱恻、耳鬓厮磨的痴情 。
《边城》里的女孩 , 《边城》里的爱情 , 像是缥缈的云雾 , 真实存在 , 却又虚无遥远 。
三、故事的发展:《边城》里的悲欢离合(与人性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 从始至终透露着一种隐约的哀愁 。《边城》里的爱情故事是悲的 , 《边城》里的人物命运也是悲的 。
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 。”
什么是人生的形式?
人生的形式就是生活的一切 , 生命存在的一切 。就是你明知道生命最终走向死亡 , 还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 , 热爱生命 , 认真地活着 , 积极地探寻生活的本原 , 人生的幸福 , 生命的意义 。
正如 , 余华小说《活着》里的福贵 , 看看身边的亲人一个个死去 , 他学会了忍耐、接受 , 学会去承受生活所给予的一切 , 包括幸福 , 包括苦难 , 因为这本身就是人生所要经历的 , 活着就是意义 。
在茶峒里生活的人们 , 无论是摆渡了几十年的老船夫 , 天真灿烂的翠翠 , 还是年富力强的天保、傩送兄弟 , 亦或者厚道识体的船总顺顺 , 在他们身上都闪烁着许多人性的光辉点 , 他们是“真、善、美”的另一化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