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边城创作背景 边城赏析和感悟( 三 )


《边城》里的老船夫 , 翠翠的爷爷 , 一辈子都在摆渡 , 他生活贫苦 , 却从不收费 , 他淳朴善良、尽职尽责、热情好施 , 从不索取 。

“有人过渡时 , 船将拢岸 , 老船夫口中一面嚷着‘慢点慢点’ , 自己却飞快的跃上了岸 , 拉着铁环 , 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 。翻过小山不见了 。”
即便年老 , 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 依旧无论晴天阴天 , 雨天雪天 , 十年如一日 , 坚守摆渡 。他渡的不仅是河 , 更是灵魂与人性 。
然而 , 再美好的事物 , 再美好的人物形象 , 也终将有消逝的一天 。小说的最后 , 老船夫带着遗憾 , 带着对孙女爱情悲剧的愧疚 , 离开了人世 。
《边城》里的傩送 , 翠翠的心上人 , 在得知哥哥天保因失恋意外落水溺亡后 , 他没有再向翠翠表明心意 , 而是悄然地选择了离开 。
兄弟两同时爱上一个女孩 , 这本身已经是个残酷的事儿 , 而哥哥天保的离去对傩送来说 , 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 在爱情和亲情伦理面前 , 傩送无法抉择 , 最后 , 他怀着内疚孤独地离开了伤心之地 。
《纸牌屋》中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欢笑不长久 , 欲望不长久 , 生命本身 , 也总会走到尽头 。”
的确 , 人生 , 从来没有什么天长地久 。
四、故事的高潮:《边城》的启示《边城》小说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乡土自然风貌 , 同时又用柔情的笔触揭开了人生的伤疤 。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人看 。”
对于翠翠而言 , 亲情、爱情都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东西 , 而亲人去世 , 心上人离开 , 这些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东西变成了人生难以承受的悲剧时 , 翠翠的内心无疑是崩溃的 。
然而 , 人的一生 , 有美必有悲 , 正如苏轼所言“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最后 , 翠翠唯一能选择的就是主观与内在和解 。
什么是主观与内在和解?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说认为 , 悲剧的产生源于冲突 , 所谓的“冲突” , 指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 , 悲剧的实质就是伦理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 。
对翠翠来说 , 要面对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外界的冲突 , 更要面对心灵的自我冲突 。而解决冲突悲剧的办法 , 就是做到主观与内在和解 。
小说的最后 , 作者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 , 或悲或喜……
结果如此 , 取决于心态 。
对翠翠来说 , 又或者对作者来说 , 其实都已经做到了自我主观与内在的和解 。这正如小说最后的结尾一样 , 圮坍的白塔 , 又重新修好了 , 这是希望的象征 。
白塔修好了 , 翠翠怀着希望等待年青人的归来 , 他或许归来 , 或许不来 , 不管来与不来 , 她都在那儿 。
其实 , 不仅对翠翠来说是如此 , 对每个人来说 , 也亦如此 。翠翠所经历的一切 , 其实就是人生中需要面对的一道道坎 。而人生 , 再悲再苦 , 都要心存希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