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腊日全文鉴赏 腊日杜甫写作背景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史上和李白并称“李杜” , 人也称其为“老杜” , 以区别于李商隐、杜牧的“小李杜” 。因曾在朝为官 , 后世也称他杜拾遗、杜工部等 。
杜甫一生著作颇丰 , 保留下来的诗歌有1400余首 , 曾以著名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为后人所熟知 。他的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民间疾苦 , 有悲天悯人之仁爱 , 也有忧国忧民之情怀 , 故有史诗之称;一生诗作成就极高 , 故有《诗圣》之誉 。
《腊日》
腊日常年暖逍遥 , 今年腊日冻全消 。
侵陵雪色还萱草 , 漏泄春光有柳条 。
纵酒欲谋良夜醉 , 还家初散紫宸朝 。
口脂面药随恩泽 , 翠管银罂下九霄 。
《腊日》 , 此至德二年十二月还长安时作 。用借景抒情手法 , 以早春风光表达了作者腊八之日轻松喜悦之情 。
诗的大意为:
以往的腊八天气很冷 , 一般离温暖的春季尙需时日 。然而今年的此时却冰雪消融 , 山陵间的忘忧草透过雪色露出了隐隐嫩绿 , 纤细的柳枝也在随风摇曳透出春的讯息 。高兴之余 , 原本想辞朝回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 , 可是刚从紫宸殿散朝意欲还家而去 , 又得知皇上晚上赐食 , 如此黄皇恩浩荡我不能随意离开 , 只能尊从圣意享受口脂面药恩泽了 。
从诗的寓意看 , 主要是以腊八当天的记事为主 , 应该没有别的特殊意义 。有人认为是在平定安史之乱之后心里高兴写在腊八之日的 , 但在时间上至德二年应是公元757年 , 而安史之乱始于755年 , 直至770年才平息 , 依此来看似乎时间不对 。再者诗作由于年代久远查证困难 , 对诗的整体理解也是不尽相同 , 大意上(含糊其辞时)都相差不多 , 但细节解读上仍是差别不小 。比如 , 对于什么是口脂面药、翠管银罂也是众口不一语焉不详;再者对“纵酒欲谋良辰醉”的意思也大相径庭等等不一而论 。
【关于腊日全文鉴赏 腊日杜甫写作背景】注:以上是属于个人赏析 , 难免有理解之误 , 如有不同看法可在评论区讨论并指导(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