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没有火烧赤壁,而资治通鉴却有记载。为何差距这么大?】 火烧赤壁的记载在《三国志》的周瑜传里 。
原文是:“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 。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 。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备与瑜等复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 。径自北归 。”
《资治通鉴》对赤壁之战作了专篇更为详细的记述 。
原文是: 初,鲁肃闻刘表卒[zú],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yīn]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 [xiāo] 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qiǎn]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 [cóng]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bǎn]。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 [lǔ] 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 [xián] 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jǐn]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è]县之樊 [fán]篱口 。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shān]夷 [yí]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dùn]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zhòu],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qí]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gǎo]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juě]上将军’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
- 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知心朋友,是不是很孤独很失败? ?
- 怎样判断牛蛙熟了 怎样判断牛蛙熟了没有
- 世界首富又换人了,历史上中国有没有诞生过世界首富?
- 你有没有见过很搞笑的店名?
- 为什么不能进行阴道冲洗?
- 从孟晚舟事件,谈科学有没有国界?
- 2月14日情人节,没我们这些单身狗什么事,大家是什么感受?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大家怎么过?
- 欣赏初中精彩作文 什么并没有结束作文怎么写
- 俞灏明近况?
- 没有出现影响到赛事运营的攻击 日本奥运官网遭逾4亿次网络攻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