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的一生简介 周敦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三 )


三、社会政治思想 。可以归纳为德治与刑治两个方面 。一是德治 。体现在修圣德、重师道、推礼乐三个方面 。修圣德 , 周敦颐称之为立人之道 , “立人之道 , 曰仁与义” , 仁义修而万民感化 。重师道 。周敦颐认为 , 使天下人从善而不为恶 , 唯一的办法就是重师道:“师道立则善人多 , 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推礼乐 。周敦颐认为:“礼 , 理也;乐 , 和也 。”礼的实质在于理 , “理”的本意在于治 。二是刑治 。周敦颐的刑治思想体现在他的德刑观和慎刑观上 。在周敦颐看来 , 刑治是为弥补道德的不足而采取的万不得已的选择 。他指出圣人以天道为法则 , 主要是以政养万民 , 德治是最好的养民方法和手段 。他主张“慎刑” ,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轻易使用刑治 。
理学思想
周敦颐在治学中 , 提出许多新问题 , 并作出新的论断 , 把儒学推进了一步 。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 , 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 , 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 。南宋理宗时 , 诏从祀孔子庙堂 , 其理学奠基者地位为官方所承认 。
周敦颐是宋明道学的开创者 。
在当时儒、佛、道合流的形势下 , 从对于《老子》的“无极”、《易传》的“太极”、《中庸》的“诚”以及五行阴阳学说等思想资料进行熔铸改造 , 并为宋以后的道学家提供“无极”、“太极”等宇宙本体论的范畴和模式来说 , 周敦颐确有“发端之功” 。二程的“扩大” , 朱熹的“集大成” , 就一定意义说 , 都不过是在周敦颐原有的思想基础上使道学理论更加完善化、系统化而已 。
周敦颐的哲学著作 , 现存者只有一幅从道教图录中改装过来的《太极图》、二百多字的《太极图说》和不满三千字的《通书》 。
一实万分
周敦颐通过“一”与“万”的关系问题,把本体论的哲学争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他说:
“二气五行 , 化生万物 。五殊二实 , 二本则一 。是万为一 , 一实万分 。万一各正 , 小大有定 。”(《通书》)
“万”指事物的多样性 , “一”指多样性的统一性 。“是万为一”指事物的多样性具有统一性 。“一实万分”指统一的本原的实体分化为千差万别的特殊物体 。总起来看 , 他认为 , “万物”是从水、火、木、金、土五种特殊实物变化而来的 , 五种特殊实物是从阴阳二气变化而来而来的 , 阴阳二气又是从“一”变化而来的 。他所谓“一” , 就是《老子》的“无极”和《易传》的“太极” 。把“无极”和“太极”两个哲学范畴统一起来 , 重新对本原的实体进行哲学加工 , 显示周敦颐“合老庄于儒”、融合儒道哲学的新动向 。
他运用两推法来说明“一”与“万”的统一关系 。一方面 , 从一到万、从本体到现象:“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 , 动极而静 , 静而生阴 , 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 , 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 , 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 , 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气顺布 , 四时行焉 。”其公式为: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 。另方面 , 从万到一 , 从现象到本体:“五行一阴阳也 , 阴阳一太极也 , 太极本无极也 。”其公式为:万物→五行→阴阳→无极(太极) 。把两者结合起来 , 就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