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必备语文古诗 小升初古诗词大全必背( 二 )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
3.诗词故事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
4.典型习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 。“吟”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
答:明 于谦 吟诵
2.解释下列词语 。
等闲: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
答:平常 全 高尚的情操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
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
答: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平常,不怕牺牲,为国尽忠 。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
答:无论 不管 即使 也
(三)《梅花》
1.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谥号“文” 。神宗熙宁三年(1070)和八年(1075)两任宰相,曾积极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但由于受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失败并被罢相 。晚年退居在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悲愤死去 。他工于绝句,且内容充实,语言精练,风格雄健 。晚年作品艺术造诣极高 。作品有《临川文集》 。
2.诗词原文及鉴赏
原文: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鉴赏: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其意大致为,在墙旮旯的地方,有几枝梅花正在那儿冒着严寒默默地开着 。“墙角”,说明“梅”生长的环境极为偏僻,告诉人们,这几枝“梅”所处的环境不佳,地位卑微,无人赏识和眷顾,但依然凌寒开放 。“凌寒”,即迎着严寒,冒着风雪 。“独自开”,即孤独地默默地开放,意在告诉人们,那梅花不仅不择地势和环境,更可贵的是它还不畏严寒,不畏孤独和寂寞,不向严寒低头,不向风雪弯腰,坚韧,倔强,刚强,高洁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两句诗的大概意思是说,那墙角处挂满枝头的花朵远远地望去就知道不是雪,因为那梅花淡淡的幽香早已经一阵一阵地飘过来了 。
3.诗词故事
作者王安石当时正处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仍然积极力主改革,因此,非担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而却遭到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其孤独的心态和艰难的处境,与梅花共同之处自是可知的 。这首小诗看似平白浅显,实则意味深远,它告诉人们坚强高洁的人格才最具伟大魅力 。
4.典型习题
1.全诗用梅花来比拟人的品格,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意?
答:作者赞美梅花的高贵品质,实际上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是借物言志的一种方法 。
2.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 。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 。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