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华传统武术不思进取,还一直在闭门造车呢?

不是不思进取 , 而是还处在追赶前人的阶段啊 。古人习武的刻苦程度远远高于现代人 , 所以武学境界高的人很多 。
以我自身为例子 , 我父亲十六岁开始练功 , 为的是不被街上的二流子欺负 , 所以到处拜师学艺 , 当时的社会上蛮横的人太多 , 只能用拳头摆平 , 我父亲就是用一身武艺 , 就凭160的小个子打出名声 , 90年代初去深圳那个鱼龙混杂黑势力当道的地方作保镖工作 。靠的就是身经百战与不懈的斗志与苦练 。
我父亲到现在还天天跟他的是兄弟切磋 , 他们切磋都是真打 , 打伤了就用药酒一起治好然后继续切磋 。
而我呢?本科毕业的暑假我父亲开始系统地传授武艺 , 读研期间由于懒散与学业课程齐来 , 也没有好好练习 。直到工作之后看到同事被情敌欺负 , 苦于不懂武艺无奈挨打 , 我才知道一个男人习武的重要性 , 才开始苦练武艺 。
我以自己和父亲的武学修为落差为例子 , 就是想解释 , 现在的中国武术还在追赶前人 , 都还没继承好 , 谈什么发展 , 谈什么发扬光大 。
崇古敬祖训之心不敢改之 , 大环境没有机会实践 。
传统文化里有一种思想 , 就是崇拜古人 ,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 , 今之学者为人”这一包含浓厚怀古情结和复古情愫的经典名言 , 不仅在学术文化上堪称“切而要”的深刻论断 , 抓住了历史的要害与痛处 , 在审美文化上更是具有巨大的历史穿透力 。后世中国影响甚大并且得到广泛唱和的复古诗学 , 仿佛就从艺术创造、美学生发的维度为这一名言作了一个触类旁通的大注脚 。孔子的复古思想 , 与道家的某些思想有相近之处 。儒道两家都对物欲横流、奇巧百出、人心不古的“下衰”之世深表不满 , 这是它们复古思想的一个共同点 。武术更是如此 , 强调派系 , 强调正宗 , 以不改变为荣 , 以模仿宗师前人的动作为正统 。如果有一点成绩 , 就急着创建新的派系 , 封自己为宗师 , 立碑树功绩 。

为什么中华传统武术不思进取,还一直在闭门造车呢?

文章插图
环境没有给于传统武术的机会 , 中国的武术发展 , 是学前苏联的体制 , 体育是以国家的财政为主体 , 体育是为国争光 , 是为了改变全民体质 , 而有些国家以美国为例 , 体育是为市场服务 , 是商业行为 , 所以专业的散打运动员 , 都是国家出钱养着 , 任务就是打好竞技体育的赛事 , 他们的专业化 , 团队化 , 民间武术没有这个实力 , 没有这个时间 。
然而传统武术要传承 , 就只好在熟人圈子里交流 , 逐渐这种技术就停留不前 , 虽然保存了前人的技术 , 可是却吸收新的理论 , 训练手段非常有限 。
【为什么中华传统武术不思进取,还一直在闭门造车呢?】传武应分多块 , 其中要成立体育性的拳种散手队 , 各拳种补齐短板、招式完整共用 , 但保留其风格 。如咏春散手(击)队 , 太极散手队等 。去掉杀人技 , 改寸劲为长劲 , 脚要能踢头 。拳脚膝肘跌打摔拿 , 要全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