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3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上海高考改革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 上海市军管会高教处对全市公立大专院校采取联合招生与考试的形式 , 考试类分文科、理科、医农科三大类 , 文、法、商均属文科类 , 商科加试数学;理与工属理科类;医农科的数、理、化单独命题 , 并加试生物 。音专、剧专、体专等校参加文科考试 , 各校分别组织术科考试和专业考试 。此后 , 招生考试制度趋于集中统一 。
1952年起 , 实行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 , 结束了以前分区或分校招生的历史 , 考试科目也趋于统一 。此后 , 高考科目一直按照理工、文史等进行大类划分 。
1983年 , 按教育部《关于1985年试行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改革的指示》等文件精神 , 上海高校试行单独命题考试 , 为过渡到高中毕业会考 , 改革高考科目做准备 。
经过1985年到1987年3年的准备过渡 , 从1985年当年起毕业的上海高中生 , 须参加9门学科的会考 。会考全部合格者 , 颁发《上海市普通高级中学会考合格证书》 , 作为测量学生高中阶段学习水平的手段 , 同时也作为高中毕业生报考普通高校资格的依据之一 。在此基础上 ,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科目相应减少 。
此后 , 上海不断探索科目设置 。1998年 , 对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 。1999年 , 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校独立命题的普通高校保送生综合测试开始实施 。
新世纪以来 , 上海在推进与高等教育普及化相匹配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进程中 , 目标明确 , 坚持小步走、不停步的原则 , 大胆创新、谨慎实践 。
2000年 , 上海推出普通高校“两次考试、两次招生”的改革试点 , 在全国首批试点春考 , 考生一度超过万人 。
【上海2023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上海高考改革历史】2010年起 , 上海开始探索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 , 学生报考中职校 , 就读3—4年后 , 如考核合格直接升入对口的高职校 , 两年后即可毕业 , 并获得相应学位证书 。在此基础上 , 学生能通过专升本考试获得本科学位 , 还可报考专业硕士 , 为不少学生架起了全新的成才“立交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