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村风,乡村文明的积淀( 二 )


尚贤重文 , 厚德善商 , 在这个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这种思想传承和历史渊源 , 使马河口村的孩子好学上进成风 , 每年都有多名农家子弟走出家门 , 到高等学府深造 , 一大批学生毕业又留美留法 , 在国内外成为科学家、军事家、教授、医生 。村里的木工活在外很有名气 , 该村木工打制的家具、风箱、砖斗在几十里都有名气 , 据说祖上曾应招修过皇宫 。村里几十家人在市里做茶叶、烟酒等生意 , 成为首屈一指的大老板 。
虽然市场上印发的春联 , 越来越精致 。马河口村民特别讲究 , 总是喜欢请本村的“书法家” , 写上浓润地方色彩的春联 。谁家有红白喜事 , 家里总是要把毛笔字写得好的先生 , 专门请回家 , 好酒好菜奉上 , 为自己写上满意的对联 。每年大年初一 , 村民挨家拜年 , 最主要的是看看谁家的春联写得漂亮 。本村李来仪解放前是个教书先生 , 家里殷实 , 被划为地主成分 。文革期间 , 每逢春节前 , 白天他挨批斗、扫大街 , 晚上村民跑到他家 , 请他写几幅春联 。因为有文化书法写的好 , 照样受人尊敬 。因此 , 在马河口村“书法家”倍受尊敬 , 激励着更多的人研习书法 , 好多村民的书法获得市里的大奖 。
淳朴的民风 , 酿成了优秀的村风 。多年来这个村基本上没有发生刑事案件 , 尊老爱幼 , 孝敬公婆 , 邻里和睦 , 蔚然成风 。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了 , 村民收入高了 , 依然保持朴素的作风 , 谁家有点急难事 , 村民都是主动帮忙 。
乡村 , 有美丽的景色 , 有清新的空气 , 那里还有发生的有趣故事 。乡村虽然没有城里那么多的商场、公园 , 但是它有那城市里没有的美丽风景 。那风景和乡下人家善良的品质、古朴的民风、老辈传承下来的良好风气 , 汇成了一幅可爱、自然、厚重的风景画 。
原创作者:马西良2017年7月13日《枣庄晚报》刊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